张苏展

张苏展,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肿瘤学专家郑树教授,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姓名
性别
籍贯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各种肿瘤,如乳腺、胃肠、甲状腺、软组织肿瘤。
教育经历
1982年、1991年,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
曾赴德国基尔大学做博士后交流学者。
曾赴美国宾夕伐尼亚大学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局部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
曾赴美国麻省医学中心东佛吉尼亚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宾夕伐尼医学院临床技能评估项目。
曾赴美国休斯敦M.D.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肿瘤化疗导师研讨班。
工作经历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130余篇,参与“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国家大肠癌攻关课题,主持2项“863”课题及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及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其中:
2004年,主持研究的“国人结直肠癌环境和宿主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主持研究的“我国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主持研究的“恶性肿瘤的血清蛋白质质谱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1月-2006年12月,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大肠癌家系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及致病基因研究”。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大肠癌预后动态检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社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和评价”。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常见消化道肿瘤血清多肽质谱诊断技术及其分析软件的应用性研究”。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主持浙江省重大专项:“常见恶性肿瘤(大肠癌及白血病等)的质谱诊断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计划:“炎症恶性转化的肠癌内源性分子调控网络的建立”。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肠癌高危人群识别及预防研究”。
获奖情况
1993年度,获塞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并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
2005-2006年度,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专家组副组长
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主要论文
1.张苏展.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建立和推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08):625-627.
2.张苏展.结直肠癌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06):5-7.
3.张苏展.结直肠癌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治疗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3(09):22-24.
4.张苏展,胡跃.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策略与目标[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02):91-95.
5.张苏展,胡跃.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现状[J].实用肿瘤杂志,2007(03):194-197.
6.张苏展,陈益定.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特点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5(06):382-384.
7.张苏展,彭佳萍,叶锋,郑树.一氧化氮合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机制的探讨[J].癌症,2001(07):762-765.
8.张苏展,袁瑛,王娴,吴金民,郑树.腋淋巴阴性乳腺癌分子标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08):28-30.
9.张苏展,郑树.大肠癌的手术治疗进展[J].齐鲁肿瘤杂志,1997(02):4-5.
10.张苏展,赵小英,王友赤,张爱珍,郭常平,郑树.应用标准化病人评估医学生体检技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4(01):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