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芙蓉

马芙蓉,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会长。
姓名
性别
籍贯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中耳炎手术、胆脂瘤手术,包括鼓膜修补手术、听骨链重建手术、鼓室硬化手术、胆固醇肉芽肿手术、咽鼓管球囊扩张及咽鼓管成形手术、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及小耳畸形手术等。
教育经历
1980年-1985年,就读于西安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6年,在德国科隆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访问学者。
1998年-1999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硕士学位。
2000年-2002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2年-2004年,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常务副主任。
2004年,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集中在耳蜗微循环、中耳传声机制、眩晕耳鸣机理研究。
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五十篇,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还承担着多项教育改革课题,并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其中:
2005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基金“耳鼻喉科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可行性研究”。
2005年,主持或参与研究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遗传性耳聋预防干预研究和系统建立”(子课题负责人)。
2006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医院种子基金“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眩晕发病机理”。
2006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医教学基金“长学制教学模式探讨”。
2007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学基金“手术模拟系统在耳鼻咽喉科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2008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协作项目“基于化学小分子探讨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信号传导过程分析新方法”。
2008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利用微透析研究半规管阻塞术后前庭神经核神经递质变化”。
2010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坏血酸和谷氨酸异体交换机制在耳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0年,主持或参与研究首都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地区颅底疾病多学科协作平台的建立”。
2011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抗坏血酸和谷氨酸异体交换机制在耳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1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医三院重点项目“植入听觉装置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2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多卡因干预耳鸣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2年,主持或参与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机器人辅助微创隧道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研究”。
2013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协作项目“针对信号转导过程研究的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
2014年,主持或参与研究北京大学医学交叉学科种子基金“基于MEMS技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检测和治疗设备基础研究”。
此外,还主持或参与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儿童听障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儿童听障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子课题)。
获奖情况
2006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
2010年,获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颁发名医奖。
2014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师德模范奖。
2015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
2015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
2015年,获北京市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
2016年,获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分会“人文医生奖”。
学术兼职
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耳鼻咽喉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委员会负责耳鼻咽喉科教学组组长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耳鼻咽喉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畅听未来”中国听力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
出版著作
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房医嘱手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北医三院耳鼻喉科颞骨学习班自编教材)、《北京大学医学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八年制实习指导手册》,主译《颞骨解剖及手术径路》(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译《颅底显微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Ballenger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耳外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还参编《200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听力言语语言康复词汇》(华夏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耳解剖与临床》(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耳鼻咽喉科诊疗常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神经耳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主要论文
1.马芙蓉,柯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与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31(16):1225-1227.
2.马芙蓉,张绍兴.多点执业中的医疗安全与质量:理论分析与实践指导[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5,30(02):83-88.
3.马芙蓉.我的医道——天地人的和谐统一[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4,29(01):12-13.
4.马芙蓉.中耳炎外科之未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07):337-338.
5.马芙蓉.侧颅底手术中面神经损伤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0,25(01):25-27.
6.马芙蓉,Thomas Linder,潘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外耳道后壁整块切除后人工耳蜗植入和外耳道后壁重建[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2):952-953.
7.马芙蓉,陈宏.颅中窝径路人工耳蜗植入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05):265-266.
8.马芙蓉.中耳炎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6(06):328-331.
9.马芙蓉,刘俊秀,李学佩.冷热水前庭刺激对豚鼠前庭内侧核5-羟色胺能系统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0):709-712.
10.马芙蓉,Alex Huber,Thomas Linder,Heidi Felix,Anita Pollak.镫骨赝附体与砧骨长脚之间连接状态对声音传导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04):227-231.
11.马芙蓉,辛颖,赵一鸣,吕旌乔.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随机双盲对照初步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04):269-273.
12.马芙蓉,谢立峰,赵一鸣.突发性耳聋预后因素回归树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09):57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