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英

潘红英,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任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业委员会委员。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专业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诊治范围
擅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乙肝相关性肾炎、细菌性感染及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教育经历
1991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
工作经历
曾任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科主任等,现任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科研成果
(一)近5年在研课题情况:
1、新型生物矿化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靶向治疗肝癌的机制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10,主持
2、基于LC/MC技术的结核性脑膜炎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临床研究,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应用项目,2013.12,主持
3、佩乐能-替比夫定序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多中心随机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项目,2013.12,主持
(二)近5年已结项课题情况:
1、芹菜素镁盐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2012.7-2015.12,已结题,主持
2、芹菜素纳米乳的制备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杭州市卫生局重点项目,2012.7-2015.12,已结题,主持
(三)近5年科研奖励或专利情况:
1、白细胞介素18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及N-乙酰半胱氨酸疗效研究,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03年
2、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尿液中HBV-DNA的临床意义,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7年
3、细菌16SrRNA基因PCR—基因芯片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012年
获奖情况
荣获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二层次)、浙江省151人才(三层次)、杭州市十佳青年英才、杭州市十佳医卫青年、五四青年奖章与称号。
学术兼职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省委会常务理事兼肝病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
主要论文
1.黄益澄,潘红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雷极普罗威登斯菌致尿路感染一例[J].检验医学,2015,30(01):95-96.
2.冯春燕,潘红英,黄洁雯,李国强,李擎天.人β防御素3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N315的抑制作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1):1089-1092.
3.谌翠容,潘红英,张永乐,娄国强,叶荣夏,施军平,李冰如,卢德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水平的定量检测[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08):26-28.
4.潘红英,谌翠容,张永乐,王洁,李冰茹,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唾液HBV-DNA与肝组织HBcAg间关系的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7(06):44-46.
5.谌翠容,潘红英,张永乐,娄国强,叶荣夏,施军平,李冰茹,卢德荣.慢性乙型肝炎不同模式的HBeAg-Ab与血清、唾液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07(05):63-65.
6.潘红英,谌翠容,张永乐,李冰茹,叶荣夏,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间相关性分析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07(01):38-40.
7.潘红英,谌翠容,张永乐,娄国强,叶荣夏,施军平,李冰茹,卢德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尿液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25.
8.潘红英,谌翠容.唾液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03):194-196.
9.郭晓凤,潘红英.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和糖代谢的变化[J].浙江实用医学,2004(04):8+26.
10.潘红英,娄国强,赵年丰,童永喜,吴惟一,卢德荣,俞秀丽,王宇芳.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IL-18和NO水平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