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李龙

李龙,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师从于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现就职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兼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肝胆外科副组长。

姓名

李龙

性别

出生日期

1962年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教学职称

教授

毕业院校

首都医科大学

执业地点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如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

教育经历

1980-1985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7-1990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小儿外科,获硕士学位。

1990-1993年,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5-1995年,在英国伦敦儿童医院(Great Ormen Street Hospital)作访问学者。

1999-2000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作高级访问学者(Visiting Scientist)。

2000-2001年,在日本顺天堂大学小儿外科和东京大学肝移植外作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8年9月-1990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工作。

1988年-200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工作。

2005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工作至今。

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文章10余篇,承担过10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并4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其中:

1991年,参与研究的“肛门直肠畸形病理改变和术后排便功能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主持研究的“无肛畸形骶髓及盆腔组织中神经病理改变研究”,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主持研究的“张力应力定律对肛门外括约肌生长发育的影响”,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主持研究的“无肛畸形骶髓及盆腔组织中神经病理改变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参与研究的“无肛畸形骶髓及盆腔组织中神经病理改变研究”,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2000年,主持研究的“消化道畸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主持研究的“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

2005年,参与研究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2006年5月,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荣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006年,参与研究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参与研究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参与研究的“消化道畸形治疗方法改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007年,参与研究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参与研究的“严重结构异常的微创规范化诊治研究”,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主持研究的河北省医学会课题“严重结构异常的微创规范化诊治研究”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0年,主持研究的“微创治疗先天畸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恩德斯科学技术奖评奖委员会获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奖。

2011年,主持研究的“先天性胆道畸形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改进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1年,主持研究的“腔镜外科治疗先天性畸形新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5年,主持研究的“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获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4年01月-2016年12月,承担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小儿腔镜外科”。

2013年06月-2010年06月,承担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2013年07月-2016年10月,承担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临床应用研究:“单孔腹腔镜治疗肛门闭锁新技术研究”。

2014年06月-2017年06月,承担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小儿腔镜诊断治疗先天畸形技术规范、标准及新技术评价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先天性胆道畸形肝脏损伤及修复机制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HNF基因与先天性胆道畸形发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攻关课题:“重大出生缺陷的治疗研究”,“消化道和泌尿道畸形治疗方法改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承担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严重结构异常筛查、诊断和治疗规范化方案改进的研究”。

承担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课题:“微创治疗先天畸形和肿瘤技术的临床研究”。

承担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课题:“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消化道和泌尿系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此外,还获第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获奖情况

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9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0年10月,荣获中国医师协会腔镜外科分会颁发的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

2015年,获得“2014-2015年度中国十大妇幼天使”称号。

出版著作

2003年,主编《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年,主编《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图解》,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年,副主编《小儿肝胆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主译《小儿外科指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年,编委《张金哲小儿腹部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副主编《临床小儿外科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论文

1.李龙,陈震.胆总管囊肿精准治疗的理念及思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7,16(04):332-334.

2.李龙,刘垚.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04):260-262.

3.李龙,张金山,刁美.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3):214-217.

4.李龙,张金山.小儿肝肿瘤外科治疗的技术要点[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02):92-96.

5.李龙,张金哲.精准微创技术是现代小儿外科发展的新阶段[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02):97-100.

6.李龙,张金山.胰胆合流异常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因的关系及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05):348-353.

7.李龙,刘树立.促进我国小儿微创外科稳步健康发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01):7-10+12.

8.李龙.小儿腔镜外科的现状和展望[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04):1-2.

9.李龙,刘雪来,谷奇,张军,黄柳明,刘刚,余奇志,付京波,孙庆林,顾志成.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手术治疗胆道闭锁的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04):212-213.

10.李龙,王燕霞,王大勇,方铁,邢茂青 ,张金哲.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异位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形态关系的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02):26-27.

11.李龙,李平,陈幼容,王燕霞,张金哲.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治疗全结肠重复畸形二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02):53.

12.李龙,王燕霞,张金哲,陈亚军,李平.张力-应力定律在高位一穴肛矫治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06):65.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