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凌介

罗凌介,男。主任医师,教授。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现就职于海南省中医院脾胃肝病科。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出生日期
临床职称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执业地点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疑难病、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重症肝炎、急慢性肾炎等,尤其擅长小儿慢性肾炎的治疗。
教育经历
1961年-1967年,就读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东省中医药大学)。
工作经历
1967年,分配到安定县卫生院工作。
1971年,调到海南定安县卫生学校执教。
1980年,调入海南省中医院工作。
1980年-1983年,任医院四大经典教学组组长。
1983年-2001年,任医院急诊科主任。
2001年,退休后返聘,带头组建海南省中医院肝胆科。
学术思想
1、不泥于古用经典
他认为,临证应遵经典精髓,但不可泥于经典原方,应根据具体病情的不同,灵活化裁古方,真正体现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真正把经方用活。
2、熔经方、时方于一炉,继承发扬经典
他重视对中医经典的不断总结,认为发扬中医与继承中医一样重要,甚至发扬更重要。罗老是海南省著名的经方派老中医,他在深厚学问的根底上,采用经方,匠心独运,临床治愈很多疑难杂症。
3、肝病治疗以固护脾胃为要
中医讲五脏属五行,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肝与脾在水谷的消化和精微的生成、贮藏及运行等方面,关系密切。因脾胃主水谷的运化、精微物质的生成,而肝的一大功能就是主疏泄,胃以降为和,水谷到脾胃后在肝的疏泄功能下,才能把水谷转化成精微,并把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当肝有病时,其功能受到限制,肝失疏泄,影响脾胃功能,导致其气血生化不足。因肝也赖以脾胃化生的精血滋养,气血不足,肝得不到足够的濡养,病变加重。所以肝有病时,应该首先保护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才能驱邪外出。
科研成果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海南中医学会理事
出版著作
主要著述有《登革热的中医辩证施治》、《钩藤竹茹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20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肾炎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主要论文
1.蔡敏,杨永和,罗凌介.罗凌介主任医师治疗肝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11):12-13.
2.蔡敏,杨永和,罗凌介.脂肪肝中医临床辨证论治[J].中国热带医学,2006(05):853.
3.蔡敏,杨永和,罗凌介.罗凌介治疗慢性肾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05):430-432.
4.罗凌介.肾炎蛋白尿的中医治疗[J].中医药研究,1992(01):59-60.
5.罗凌介.钩藤竹茹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20例[J].中医杂志,1985(02):8.
6.罗凌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J].海南卫生,1979(00):51-56.
传承图谱
罗凌介→蔡敏、杨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