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醋酸甲羟孕酮片

醋酸甲羟孕酮片,西药名。为孕激素类药。用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肾癌。

通用名称

醋酸甲羟孕酮片

英文名称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Tablets

汉语拼音

Cusuan Jiaqiangyuntong Pian

药品类型

孕激素类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6.80元-810.00元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醋酸甲羟孕酮。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本品用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肾癌。

规格

(1)2mg;(2)4mg;(3)10mg;(4)250mg;(5)500mg。

用法用量

口服。本品需在有经验医生指导下使用。

1、功能性闭经:一日4-8mg,连服5-10天。

2、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及肾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一般一次100mg,一日3次,每日100-500mg;或一次口服500mg,每日1-2次,作为肌内注射后的维持量。

3、乳腺癌:推荐每日500-1500mg,甚至每日高达2g(大剂量可分成每天2-3次用药)。

临床应用及指南

1、张春晓、綦慧娟、陈小辉、孙佳良、张文波、薛新文通过进行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性治疗应用价值探讨研究,得出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流血且无法耐受诊刮手术的患者,应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农村卫生,2018(17):54+53.)

2、张琼通过进行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戊酸雌二醇片预防反复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研究,得出结论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戊酸雌二醇片可有效降低反复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促进子宫内膜更好的修复和再生,利于患者的术后生殖健康。(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7):46-47.)

3、张宇靖、辛志泳、郭珊珊通过进行结合雌激素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研究,得出结论结合雌激素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08):1512-1515.)

不良反应

个别妇女有不规则出血;治疗肿瘤时,治疗剂量大可出现类柯兴氏征;长期应用肝功能异常。

禁忌

肝、肾功能不全者,因骨转移出现高钙血症的患者,已知或疑似妊娠,不明原因的子宫不规则出血,疑诊为乳腺癌或早期乳腺癌,脑梗塞、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等血栓病史患者,未确诊的性器官出血,尿路出血,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应该在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师监督指导下使用,且患者须进行定期随访。

1、应对本品治疗期间发生的意外阴道出血进行仔细检查,明确诊断。

2、在送检子宫内膜或宫颈组织时,应告知病理学家(实验室)患者正在使用本品。

3、本品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液体潴留,因此应慎用于可能因液体潴留而加重原有疾病的患者。

4、具有临床抑郁治疗史的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受到密切监测。

5、某些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糖耐量下降。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本品治疗时应受到密切观察。

6、应告知医生/实验室本品的应用可降低下述内分泌指标的水平:

(1)血浆/尿类固醇(如皮质醇、雌激素、孕烷二醇、孕激素、睾酮)。

(2)血浆/尿促性腺激素(如LH和FSH)。

(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7、如果视力突然部分或完全丧失或如果突发眼球突出、复视或偏头痛,在检查期间不应再给药。如果检查提示视乳头水肿或视网膜血管病变,则应立即停药。

8、本品可能会引起类库欣综合征。

9、某些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肾上腺功能抑制。本品可降低ACTH和氢化可的松的血液水平。

10、医生/实验室应被告知,除了引起在注意事项中列出的内分泌指标异常外,本品也可以在美替拉酮试验中引起部分肾上腺功能不全。因此,肾上腺皮质对于ACTH的反应能力应在美替拉酮给药前确定。

11、肾功能衰竭和/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应谨慎用药。

12、本品含乳糖,因此对于因罕见的遗传原因所致的半乳糖不耐受患者,拉普乳糖酶缺乏症患者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者,应避免使用本药品。

13、绝经期前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可能会掩盖更年期的起始症状。

1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用。

15、儿童用药:不适用于儿童。

16、药物过量:尚未观察到急性药物过量导致的症状。口服剂量最高至每天3g时耐受性良好。药物过量时应密切观察,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1、氨鲁米特与醋酸甲羟孕酮同时使用时,可以显著地抑制醋酸甲羟孕酮的生物利用度。

2、与氨鲁米特合用情况下,应警告使用者其高剂量本品的疗效可能降低。

3、和所有的孕激素类药物相同,本品联合巴比妥、苯妥英、扑米酮、卡马西平、利福平和灰黄霉素等酶诱导剂治疗会增加肝脏的分解代谢。

4、孕激素能抑制环孢霉素代谢,从而增加血浆环孢霉素浓度,因此增加其毒性作用。

5、在某些患者中观察到应用孕激素时会出现糖耐量减低。其机制不明。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孕激素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在应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时或治疗后,有必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6、在体外,醋酸甲羟孕酮主要是通过CYP3A4的羟基化作用进行代谢。评估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针对醋酸甲羟孕酮临床效果的专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尚未进行,因此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未知。

7、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

以下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受应用本品治疗所影响: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2)血浆孕酮水平。

(3)尿孕二醇水平。

(4)血浆睾酮水平(男性)。

(5)血浆雌激素水平(女性)。

(6)血浆皮质醇水平。

(7)糖耐量试验。

(8)美替拉酮试验。

药理作用

醋酸甲羟孕酮属于口服合成类固醇类药物,由孕酮衍生而成,除了6α位存在甲基和17位存在乙酰氧基外,本产品与天然孕酮有相同的结构。醋酸甲羟孕酮具有孕激素样作用及抗雌激素和抗促性腺激素作用。在一定剂量下,醋酸甲羟孕酮能同时在内分泌系统及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对某些特殊的激素依赖性肿瘤,药理学剂量水平的醋酸甲羟孕酮抗癌治疗有效性有赖于其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雌激素受体和组织水平的类固醇代谢的活性作用。在原代培养的恶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醋酸甲羟孕酮能刺激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的细胞DNA合成,而对受体阳性细胞的DNA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高剂量的醋酸甲羟孕酮会导致严重的细胞膜结构变化,从而干扰一系列的细胞膜功能。和孕酮类似,醋酸甲羟孕酮是产热物质。治疗某些癌症应用高剂量治疗(每天大于或等于500mg)时,会出现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效应。

毒理作用

有关研究试验动物应用醋酸甲羟孕酮后的毒理学数据显示:LD50,口服-小鼠:大于10000mg/kgLD50,腹膜内用药-小鼠:6985mg/kg大鼠和小鼠中口服用药(334mg/kg/死亡)和狗口服用药(167mg/kg/死亡)30天,未观察到毒性效应。在大鼠和狗应用3、10和30mg/kg/天,连续用药6个月的慢性毒性研究显示在以上剂量水平未发现任何毒性效应。更高剂量时唯一观察到的效应是预期的激素效应。在妊娠小猎犬中研究致畸作用,每天口服应用1、10和50mg/kg的醋酸甲羟孕酮,结果显示在应用高剂量治疗的妊娠小猎犬产下的雌小狗身上观察到阴蒂肥大。未在雄性小狗身上发现异常。为了验证应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的雌性动物后代的生殖能力进行了后续研究,未发现任何生育力下降。研究在猴子、狗和大鼠肠外应用醋酸甲羟孕酮后的长期毒性,发现有以下效应:1)小猎犬应用剂量为3和75mg/kg,每90天一次,持续7年,发生乳房结节,但在对照组动物中也有发生。对照组中的结节为间断性发作,而用药组为大结节、多发、且持续存在,大剂量组中有2只动物发生恶性乳腺肿瘤。2)两只猴子应用的剂量为150mg/kg,每90天一次,持续10年,发生子宫未分化癌。而在对照组和应用3和30mg/kg,每90天一次,持续应用10年的治疗组中没有发生。间断性乳房结节在对照组和应用3和30mg/kg的治疗组中观察到,但在150mg/kg治疗组中未发现。10年后的尸体解剖发现仅3只30mg/kg治疗组的猴子有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该结节为增生性结节。3)大鼠应用2年,未在子宫和乳腺组织观察到变化。应用沙门氏微粒体试验(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研究醋酸甲羟孕酮的致突变作用,未发现其有致突变作用。其他研究未发现在观察组动物的第一代或第二代有生育力变化。尚不确定以上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

药代动力学

醋酸甲羟孕酮能从胃肠道快速吸收,健康志愿者在口服500mg醋酸甲羟孕酮后4.5小时,最高血浆值达78.7ng/ml至121ng/ml。餐时或餐后即刻服用吸收率最高。醋酸甲羟孕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0-95%。口服给药后,醋酸甲羟孕酮的药代清除是以二次和三次方指数方式进行的。终末半衰期大约为30-60小时。醋酸甲羟孕酮主要经胆道分泌,由粪便排泄。口服后大约44%的药物由尿液排泄。尿中的代谢产物有以下四种形式:1、非共价中性;2、葡萄糖醛酸苷共价中性;3、硫酸盐共价中性;4、酶抵抗酸性部分。

贮藏方法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