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槐花

槐花,中药饮片名。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通用名称

槐花

英文名称

Pagodatree Flower

汉语拼音

Huaihua

药品类型

凉血止血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槐花:5.00-8.00元/千克;槐米:10.00-17.00元/千克

成分

1、本品富含芸香苷、槲皮素、鞣质等。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含芦丁(C27H30O16)槐花不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15.0%。

性状

1、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2、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气微,味微苦涩。

主要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适应病症

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临床应用及指南

1、现代用于出血性疾病、痔疮、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淋巴结核、银屑病等。

2、单味应用:

(1)高血压:槐花水煎,代茶饮。

(2)银屑病:槐花炒黄,研细粉或制蜜丸,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3g,每日2次。

(3)头癣:槐花适量,炒研为末,食油调膏,涂于患处,每日1次。

(4)黄水疮:槐花15g,香油适量。将槐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取药末放入香油中调成糊状,先将患处消毒后再把药糊涂上,隔日换1次药。一般用药2-3次即可痊愈。

(5)暑疖:槐花30-60g,放入1500ml清水中煎汁,用消毒药棉蘸药汁涂洗患处。药汁可反复加热,每日2-3次。同时,将药渣捣烂如泥,敷于患处。一般用药1-2日后局部消肿即可痊愈。

(6)颈淋巴结结核:槐花2份,糯米1份,将二者炒黄,研为末,每日2匙,早上空腹服。服药期间忌食糖。

(7)便秘:槐花30-50g,用清水洗净,放入800ml清水中,煎煮至600ml,倒入盆中,用消毒药棉蘸药汁淋洗肛门,每日2-3次。此方对老年虚秘者效果更佳。

(8)银屑病:槐花炒黄,研成细粉,每次3g,每日2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亦可将槐花制成蜜丸,口服,剂量同上。(《一味中药祛顽疾》)

(9)暑疖:干槐米30-60g,加水1500ml煎汁,用棉花蘸洗局部。药汁可反复加热,每日洗2-3次,同时将药渣捣烂如泥,敷于患部。(《一味中药祛顽疾》)

(10)黄水疮:槐花15g,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将药末与香油调成糊状,患处按常规消毒后涂药,隔日换一次。(《一味中药祛顽疾》)

(11)头癣:槐花花蕾炒,研为末,用食用油调成膏状备用。直接将药膏涂于患部(患部不需剃发或煎痴),一次,至愈为止。(《一味中药祛顽疾》)

3、配伍应用:

(1)槐花与黄芩配伍,凉血泻热,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等证。

(2)槐花与地榆配伍,收敛止血,用于便血、痔疮出血。

药性分析/方解

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

本品苦凉,善清泄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诸出血。因其味厚而沉,偏走下焦,凉血之功独在大肠,故对于痔血、便血尤为适宜。又能入肝泻火,足厥阴诸热证尤长。可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治肝火炎上诸疾。

规格

统货。

用法用量

1、煎服,10-15g。外用适量。

2、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不良反应

1、过量生食槐花可引起中毒,轻者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重者可能出现中毒性肾炎、中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脑病。

2、槐花偶可引起腹泻,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3、临床报道口含槐花引起发烧、丘状皮疹、面部及颈部有水疱及块状糜烂等过敏反应者,斑贴实验阳性,初用苯海拉明治疗效果不佳,后改用氢化可的松而逐渐恢复。

禁忌

1、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忌用。

2、槐角浸膏含有毒性物质,大剂量长期服用使红细胞明显减少,故血液系统疾病者慎服。

3、体质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症状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用。

4、胃虚食少勿用。

5、孕妇忌用。

6、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2、热痢初起或有瘀血积滞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3、本品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故低血压者不宜长期服用。

4、本品有减慢心率的作用,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忌大剂量长期服用。

5、本品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6、本品不宜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亚铁制剂等配伍应用,可形成络合物而影响吸收。

7、凉血泻火及降血压宜生用;止血宜槐花炭或炒槐花。

药物相互作用

1、槐花配黄芩:清热凉血止血。槐花苦而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善入大肠;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功长清热泻火解毒,上清肺火,下利大肠湿热,二药合用,相辅相助,清热凉血止血功效显著,且专走下焦,善治下部出血。

2、槐花配黄连:槐花善清大肠之火而止血,善治便血、痔血;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两药配伍,使火热得清,出血得止,适用于大肠火盛或湿热蕴结之大便下血、痔疮出血、血痢、崩漏等症。方如槐花散。

3、槐花配夏枯草、菊花:槐花清泻肝火;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菊花平肝明目,散风热,解疫毒。三者皆味苦,性寒凉,入肝经,长于清泻肝火,适用于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眩晕等症及高血压病。

4、槐花配栀子:槐花味苦性凉,功专凉血止血,能清泄肠热,兼泻肝经实火。栀子味苦,性寒,善清气分、血分之热,利湿止血;炒炭则清热之中有凉血止血之效。两药配伍,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如炒炭入药,则止血作用更强。用于治疗大肠火盛或湿热蕴结之大便下血、痔疮出血、血痢、崩漏等症。方如槐花散。

药理作用

槐花水浸剂能够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制炭后促进凝血作用更强;其煎液有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功能的作用。另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星状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1、急性毒性:槐花中芦丁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950mg/kg,槐花中槲皮素小鼠口服的LD50为160mg/kg。

2、致突变:用人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互换(SCE)方法测试,槐花水提物对人血淋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应用剂量和SCE频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能抑制人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殖,主要诱变成分为槲皮素。槐花致突变性可能与其中含有大量芸香苷和槲皮素这些黄酮类物质有关,建议临床上尽可能少用这种药物的水煎剂和水溶性制剂。

3、生殖毒性:槐花所含的染料木素和山柰酚有终止孕卵着床及抗小鼠早孕作用,可能与其雌激素活性有关。

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大剂量槐花酊剂有抑制某些中枢反射的机能。

贮藏方法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一部。

附注

用药甄别:

1、槐花与槐角。二者同出一物,前者用其花蕾及花,后者用其果实,性味、功用相似均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治疗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及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槐花清热之力不及槐角,无润肠之功,但凉血止血作用较强,尤适于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槐角止血作用弱于槐花,但清降泻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通便,对于便秘、痔疮肿痛或兼有出血者较宜。用量6-12g,孕妇慎用。

2、槐花与地榆。二者均味苦,性寒,可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因其性下行,故尤以治湿热毒邪蕴结大肠之便血、痔疮出血为宜,且二者常相须为用,如槐角丸、榆槐脏连丸。但地榆凉血之中兼能酸涩收敛,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兼能解毒敛疮,用治烧烫伤、湿疹、疮痈。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兼能清肝泻火,用治肝火目赤、头痛。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