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钴胺

腺苷钴胺,西药名。常用剂型为片剂、注射剂。为维生素类药。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妊娠期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麻痹。也可用于营养性疾患以及放射线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本药品医保类型为:腺苷钴胺片为医保甲类;注射用腺苷钴胺为医保乙类。
通用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药品类型
处方类型
医保类型
参考价格
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腺苷钴胺。
性状
腺苷钴胺片: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粉红色。
注射用腺苷钴胺:淡红色冻干块状物或疏松粉状物,易溶于水。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巨幼细胞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妊娠期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麻痹。也可用于营养性神经疾患以及放射线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规格
腺苷钴胺片:0.25mg。
注射用腺苷钴胺:0.5mg。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腺苷钴胺片:
口服,成人一次2-6片(0.5-1.5mg),一日3次。
注射用腺苷钴胺:
肌内注射,一次0.5-1.5mg,一日1次。
临床应用及指南
1、杨金龙,谭志华等,通过对穴位注射用腺苷钴胺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得出结论穴位注射用腺苷钴胺配合电针治疗CSR可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提升临床效果。(内蒙古中医药,2018,37(07):93-94.)
2、周颖,刘雁鸣等,通过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腺苷钴胺中羟钴胺素并比较不同生产企业样品质量,得出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注射用腺苷钴胺中羟钴胺素的测定和比较,对产品质量评价更有区分力。(中南药学,2017,15(07):947-950.)
3、王心悦,邓学倩通过对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评价,得出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且以低频型和平坦型患者的疗效最佳。(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2):8268-8269.)
4、霍宏俊,管会苓,秦海秋等通过不同高剂量叶酸及叶酸与腺苷钴胺片联合治疗高HCY血症疗效观察,得出结论叶酸,腺苷钴胺片能降低血清Hcy水平,但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差异不显著,同时该治疗对降低血清TC、LDL-C、APO-B水平也有一定作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165-167)
不良反应
尚未见有关不良反应报道。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师,治疗期间应定期去医院检查。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神经系统损害者在诊断未明前慎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与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K等混合于同一容器中。
2、氯霉素减少其吸收。
3、消胆胺可结合维生素B12减少其吸收。
4、与葡萄糖液有配伍禁忌。
5、与对氨基水杨酸钠不能并用。
药理作用
1、本品是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与甲基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也参与三羧酸循环,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使巯基酶处干活性状态,从而参与广泛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
2、本品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为完整形成神经鞘脊髓纤维和保持消化系统上皮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因素。
药代动力学
注射用腺苷钴胺:
肌肉注射后吸收迅速而且完成,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值,贮存于肝脏,主要从肾排出,大部分在最初8小时排出。
贮藏方法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腺苷钴胺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注射用腺苷钴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YBH184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