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硫酸阿米卡星

硫酸阿米卡星,西药名。常用制剂有注射剂等。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于铜绿假单细胞菌及部分其他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与葡萄球菌属所致严重感染,如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下呼吸道感染、骨关节感染、胆道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多数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故也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耐药菌株所致的严重感染。

通用名称

硫酸阿米卡星

英文名称

Amikacin Sulfate

汉语拼音

Liusuan A´mikaxing

药品类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3.00元-23.00元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硫酸阿米卡星。

性状

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或疏松块状物。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用于铜绿假单细胞菌及部分其他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与葡萄球菌属所致严重感染,如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下呼吸道感染、骨关节感染、胆道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多数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故也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耐药菌株所致的严重感染。

规格

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0.2g。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1ml:50mg(5万单位);1ml:0.1g(10万单位);2ml:0.1g(10万单位);2ml:0.2g(20万单位)。(按C22H43N5O13计)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注射剂:

1、成人,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单纯性尿路感染对常用抗菌药耐药者每12小时0.2g;用于其他全身感染每12小时7.5mg/kg,或每24小时15mg/kg。成人一日不超过1.5g,疗程不超过10天。

2、小儿,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首剂按体重10mg/kg,继以每12小时7.5mg/kg,或每24小时15mg/kg。

3、肾功能减退患者:肌酐清除率>50-90ml/分者每12小时给予正常剂量(7.5mg/kg)的60%-90%。肌酐清除率10-50ml/分者每24-48小时用7.5mg/kg的20%-30%。

临床应用及指南

1、陈艳霞,范立等通过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联合替硝唑配合微波在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得出结论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联合替硝唑配合微波在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治疗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北方药学,2016,13(04):100-101)。

2、张伟明通过用奥硝唑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得出结论用奥硝唑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5):152-153)。

不良反应

按照系统器官类别和不良反应发生列示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定义如下: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和未知(无法根据现有数据进行估算)。

1、感染和侵染:偶见与耐药细菌或酵母菌共生或二次感染。

2、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罕见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免疫系统疾病:未知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类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4、代谢及营养类疾病:罕见低镁血症。

5、各类神经系统疾病:未知麻痹、嗜睡、眩晕、麻木、针刺感。罕见头痛、震颤、感觉异常、平衡失调。

6、眼器官疾病:未知视力模糊。

7、耳及迷路类疾病:罕见耳鸣、听力减退。未知耳聋、神经性耳聋。

8、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罕见低血压。

9、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未知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

10、胃肠系统疾病:偶见恶心、呕吐。

11、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偶见皮疹。罕见瘙痒、荨麻疹。

12、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罕见关节痛、肌肉抽搐。

13、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未知急性肾衰竭、中毒性肾病、血尿素氮升高、血尿、管型尿。罕见少尿、血肌酐升高、氮质血症、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

14、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罕见发热。

15、肝胆系统疾病:未知肝功能异常。

所有氨基糖苷类药物都可能导致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这些毒性反应在肾损害患者、使用其他耳毒性或肾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长期和/或超量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详见注意事项)。

停药后肾功能的改变通常是可逆的。

对第八脑神经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听觉丧失、平衡失调或者两者均有。阿米卡星主要影响听觉功能。耳蜗损伤包括高频性耳聋,通常发生在通过听力测试检测到的有临床意义的听力丧失之前(详见注意事项)。

据报道,玻璃体内注射阿米卡星会导致黄斑梗塞,有时导致永久性失明。

当遵循推荐的预防措施和剂量时,中毒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如耳鸣、眩晕和一些可逆性耳聋、皮疹、药物热、头痛、感觉异常、恶心和呕吐。肾脏刺激症状(白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氮质血症和少尿也有报道,尽管很罕见。

禁忌

对阿米卡星或其他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由于非肠道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且治疗期超过14天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对于接受此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进行密切临床观察。

2、神经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前庭和/或永久性双侧耳毒性,当使用了超大剂量的药物时,有肾脏病史以及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可发生此种神经毒性,但有肾脏病史的患者发生的风险更大。高频耳聋通常首先发生,且只能通过听觉测试检查出来。如果发生眩晕,表明可能发生前庭损伤,神经毒性的其他表现可能还有麻木、皮肤针刺感、肌肉抽搐和惊厥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的风险随着血药浓度的峰值和谷值的增加而增加。出现耳蜗或前庭损伤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没有症状来警示其发生第八神经毒性,停药后可能出现完全或部分不可逆的双侧耳聋或致残性眩晕。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通常是不可逆的。

3、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潜在的肾毒性,对肾功能异常以及使用较高剂量或治疗时间延长的患者,其产生肾毒性的风险性更大。

在可行的情况下,应监测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以确保其达到足够的治疗浓度并避免其产生潜在的毒性,其血中浓度的峰值应小于35µg/ml。应对尿液比重下降、尿蛋白增加以及是否存在细胞或管型尿进行检查,也应定期检测血中尿素氮、血清肌酐或者肌酐清除率。对于年龄足够大的患者,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应在可行的情况下建立听力量表。一旦有患者产生耳毒性的证据(眩晕、头晕、耳鸣、轰鸣、听力丧失),需立刻停药或调整剂量。

在治疗期间应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应采用常规方法评估肾功能。如果出现肾刺激的迹象(管型、白细胞或红细胞、或白蛋白),应增加水分摄入。如果出现其他肾功能不全的证据(例如肌酐清除率降低、尿比重降低、血尿素氮、肌酐升高或少尿),可能需要减少剂量。如果氮质血症增加或尿量逐渐减少,则应停止治疗。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可能下降,在常规筛查检测(例如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中这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肌酐清除率测定可能更有用。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第八对脑神经功能,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已知或怀疑存在肾损害的患者以及肾功能开始正常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注意:当患者补水充足并且肾功能正常,如果不超过推荐剂量,则阿米卡星发生肾毒性反应的风险较低。

4、神经肌肉毒性

据报道,在非肠道给予、局部注射(例如在矫形外科或腹部冲洗或局部治疗脓胸时)以及口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会出现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麻痹。无论采用哪种途径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都应考虑这些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接受麻醉或神经肌肉阻滞药(如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十羟季胺、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或者使用大量柠檬酸盐抗凝的患者。如果阻滞发生,钙盐可以逆转这些表现,但可能需要机械呼吸辅助。

患有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氏症等肌肉疾病的患者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神经肌肉接头产生箭毒样效应,从而加剧肌无力。

5、过敏反应

本品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包括过敏性休克。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氨基糖苷类药物交叉过敏已被证实,即对一种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其他氨基糖苷类也过敏。

注:若本品辅料中含有亚硫酸盐,需增加以下内容:

本品辅料中含有亚硫酸盐,可能在某些易感人群中引起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样症状和危及生命或较轻的哮喘发作。亚硫酸盐过敏在一般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不详,很可能较低。亚硫酸盐敏感性在哮喘患者中比在非哮喘患者中更常见。

6、与其它抗生素一样,阿米卡星的使用可能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进行适当的治疗。

7、包括阿米卡星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在应用中都曾有过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的报道,其严重程度从轻度腹泻到致死性的结肠炎不等。抗菌药物治疗会改变患者结肠部位的正常菌群,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生长。

艰难梭菌产生的毒素A和B是导致CDAD发生的原因。艰难梭菌中产生高水平毒素的菌株可引起CDAD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由于这些感染属于抗微生物药物难治性感染,所以可能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结肠切除术。凡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患者,都必须考虑发生CDAD的可能性。曾有文献报道,在抗菌药物治疗结束2个月后发生CDAD,因此在进行CDAD鉴别时需要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

一旦怀疑或者确认患者发生了CDAD,可能需要停止患者正在接受的抗生素(对艰难梭菌有直接抑制作用的抗生素除外)。同时应根据临床指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管理、补充蛋白、使用抗生素治疗艰难梭菌感染并进行手术评估。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属孕妇用药的D类,即对人类有危害,但用药后可能利大于弊。本品可穿过胎盘到达胎儿组织,可能引起胎儿听力损害。妊娠妇女使用本品前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氨基糖苷类在儿科中应慎用,尤其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肾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使本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反应。

老人用药

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减退,即使肾功能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仍应采用较小治疗量。老年患者应用本品后较易产生各种毒性反应,应尽可能在疗程中监测血药浓度。

药物相互作用

1、应避免同时或者连续给予全身的、口服的或局部的其他肾毒性或神经毒性药物,特别是杆菌肽、顺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多粘菌素或者其它氨基糖苷类药物。其它导致其毒性风险性增加的因素还包括高龄和脱水。

2、不能同时给予阿米卡星和强效利尿剂(依他尼酸或呋塞米),因为利尿剂本身可以导致耳毒性。此外,当静脉给药时,利尿剂通过改变血液和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浓度来增加其毒性作用。

3、据报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肠外联合给药后,可能导致血清肌酐测定值假性升高。

4、当由不同给药途径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会导致半衰期降低和血药浓度降低。只有在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失活才具有临床意义。采集供分析的体液样本可能会继续失活,导致氨基糖苷类药物测定不准确。这类样本应妥善处理(及时测定、冷冻或用β-内酰胺酶处理)。

氨基糖苷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体外混合可能导致相互失活。与上述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必须分瓶滴注。

5、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双膦酸盐合用时,发生低钙血症的风险增加。

6、当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铂类化合物一起使用时,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风险增加。

7、在麻醉药物或肌松药物(包括乙醚、氟烷、d-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和十甲铵)影响下,不建议腹腔内使用阿米卡星,因为可能会发生神经肌肉阻滞和随后的呼吸抑制。

8、吲哚美辛可能升高新生儿阿米卡星的血药浓度。

药物过量

由于缺少特异性拮抗剂,本品过量或引起毒性反应时,主要用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同时补充大量水分。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助于从血中清除阿米卡星。

药理作用

1、硫酸阿米卡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等均具良好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亦有良好作用;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耶尔森菌属、胎儿弯曲菌、结核杆菌及某些非结核分枝杆菌属亦具较好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较庆大霉素略低。本品最突出的优点是对许多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不会为此类酶钝化而失去抗菌活性。在目前所分离到的12种钝化酶中,本品仅可为AAC(6')所钝化,此外AAD(4')和APH(3')-Ⅲ偶可导致细菌对本品中度耐药。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耐药者约60%-70%对本品仍敏感。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中对阿米卡星耐药菌株亦有增多。

2、革兰阳性球菌中本品除对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敏感株有良好抗菌作用外,肺炎链球菌、各组链球菌及肠球菌属对之大多耐药。本品对厌氧菌无效。

3、本品作用机制为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阿米卡星与半合成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合用常可获协同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

阿米卡星口服很少吸收,肌内注射后迅速被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部分药物可分布到各种组织,并可在肾脏皮质细胞和内耳液中积蓄;但在心脏心耳组织、心包液、肌肉、脂肪和间质液内的浓度很低。支气管分泌物、胆汁及房水中浓度低。蛋白结合率低。在体内不代谢。成人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5小时。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组织。脑脊液中浓度低。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给药后24小时内排出90%以上。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可自血中清除相当量的药物。

贮藏方法

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附注

黑框警告:

由于非肠道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会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因此对于接受这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临床观察,尚未确定治疗期超过14天的安全性。

神经毒性的主要表现是前庭和永久性双侧听觉神经毒性,使用了较高剂量药物和/或治疗时间超出推荐时间的先前存在肾损害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均会发生这种神经毒性。对于肾脏损害患者,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神经毒性的风险性更大。高频耳聋通常最先出现,并且仅能够通过听觉测试检查出来。可能会出现眩晕,这可能是前庭损伤的证据。神经毒性的其他表现还有麻木、皮肤针刺感、肌肉抽搐和惊厥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导致的听觉损害的风险性随着血药浓度的峰值和谷值的增加而增加。有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耳蜗损害,但没有出现症状,必须警告其有可能引起第八对脑神经毒性,而且停药后,也有可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不可逆性的双侧耳聋。氨基糖苷药物的耳毒性通常是不可逆的。

氨基糖苷类药物还具有潜在肾毒性。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以及使用较高剂量或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其产生肾毒性的风险性更大。

据报道,在非肠道注射、局部滴注(例如在矫形外科或腹部冲洗或局部治疗脓胸时)以及口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会出现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麻痹。无论采用哪种途径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都应考虑这些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接受麻醉或神经肌肉阻滞药(例如筒箭毒碱、琥珀酰胆碱、十羟季胺)或者接受大量柠檬酸盐抗凝血液的患者。如果发生阻滞,钙盐可以逆转这些表现,但可能需要机械呼吸辅助。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第八对脑神经功能,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已知或疑似肾损害患者,以及肾功能最初正常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障碍迹象的患者。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