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嘧啶

噻嘧啶,西药名。常用剂型有片剂、乳膏剂等。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和十二指肠钩虫病;鞭虫病。
通用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处方类型
医保类型
参考价格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噻嘧啶。
性状
本品为片剂或软膏剂。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和十二指肠钩虫病;鞭虫病。
规格
(1)片剂:0.3g(相当于噻嘧啶0.104g);0.36g(相当于噻嘧啶0.125g)。
(2)软膏剂:3%。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1、成人:
(1)蛔虫病:一次按体重10mg/kg,顿服,疗程1-2日。
(2)钩虫感染:剂量同虫病,连服3日。
(3)蛲虫感染:一日按体重5-10mg/kg,连服7日。
2、小儿:
(1)蛔虫病,每日按体重10mg/kg,睡前顿服,连服2日。
(2)钩虫病,剂量同蛔虫病,连服3日。
(3)蛲虫病,每日10mg/kg,睡前顿服,连服一周。
不良反应
服后有轻度恶心、眩晕、腹痛,偶有呕吐、腹泻、畏寒等,一般不需处理。
禁忌
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1岁以下小儿、肝功能不全者、急性肝炎、急性肾炎和严重心脏病者。
注意事项
1、营养不良、贫血者应先给予支持疗法,然后再用本药。
2、服用本药无需空腹,也不需导泻。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1、是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滞药,有明显的烟碱样活性,能使蝈虫产生痉挛。
2、同时能持久抑制胆碱酯酶,对寄生虫的神经肌产生阻滞作用。其作用相当于1%乙酰胆碱。
3、可使虫体细胞去极化,增加峰电位频率,使虫体肌张力增加而不能自主活动。
4、作用迅速,先使虫体肌肉显著收缩,其后麻痹虫体使之止动,安全排出体外,不致引起胆道梗阻或肠梗阻。
5、对蝈虫、蛲虫或钩虫感染的疗效,比哌嗪、恩波吡维铵、苄酚宁等好,对鞭虫也有一定疗效,为广谱高效驱肠虫药。
药代动力学
1、口服后在胃、肠道溶解度很小,很少能吸收。
2、原型药物在血浆中的含量低,口服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为0.5-3小时,一次口服1mg/kg时,血药峰值浓度为0.05-0.13μg/ml。
3、大约7%以原型或代谢物自尿中排出,50%-75%以原型和代谢产物由粪便排出。
贮藏方法
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