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片

吲哚布芬片,西药名。用于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栓形成。
通用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药品类型
处方类型
医保类型
参考价格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吲哚布芬。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本品用于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栓形成。
规格
0.2g。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两次,每次100-200mg(每次1/2片-1片),饭后口服。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每天以100-200mg(每天1/2片-1片)为宜。
不良反应
常见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肤过敏反应、齿龈出血及鼻衄:少数病例可出现胃溃疡、胃肠道出血及血尿。如出现荨麻疹样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禁忌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先天或后天性出血疾病患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有胃肠道活动性病变者慎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慎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用。
3、儿童用药:尚未确立。
4、老年用药:老年患者慎用,65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剂量减半。
药物相互作用
应避免与其他抗凝血药或阿司匹林等同时服用。
药理作用
吲哚布芬是一种异吲哚啉基苯基丁酸衍生物,为一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本品主要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1、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的强效激活剂)生成减少。
2、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3、降低血小板三磷酸腺苷、血清素、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因子4和β-凝血球蛋白的水平,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对于激活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单次口服吲哚布芬200mg后2小时达最大抑制作用,12小时后仍有显著抑制作用(90%),24小时内恢复。
药代动力学
吲哚布芬口服吸收快,2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6-8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99%,75%的药物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随尿排泄,部分以原形排出。
贮藏方法
阴凉处密封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72)-200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