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碳酸锂

碳酸锂,西药名。常见剂型为片剂、缓释片。为抗躁狂药。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的作用。本品的医保类型为:碳酸锂片为医保乙类、碳酸锂缓释片为医保甲类。

通用名称

碳酸锂

英文名称

Lithium Carbonate

汉语拼音

Tansuanli

药品类型

抗躁狂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25.00元-140.00元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锂。

性状

碳酸锂片:白色片。

碳酸锂缓释片: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的作用。也用于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规格

碳酸锂片:0.25g。

碳酸锂缓释片:0.3g/片。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碳酸锂片:

口服。成人用量按体重20-25mg/kg计算,躁狂症治疗剂量为一日600-2000mg(2.5片-8片),分2-3次服用,宜在饭后服,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剂量应逐渐增加并参照血锂浓度调整。维持剂量一日500-1000mg(2片-4片)。

碳酸锂缓释片:

口服剂量应逐渐增加并参照血锂浓度调整,治疗期一日0.9-1.5g,分1-2次服用,维持治疗一日0.6-0.9g。

临床应用及指南

1、罗唯方通过奥氮平联合碳酸锂缓释片应用于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得出结论奥氮平联合碳酸锂缓释片应用于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北方药学,2018,15(10):90-91.)

2、史玉清等研究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高。(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0):44-45.)

3、常淑珍,黎永红通过对齐拉西酮和氯氮平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研究,得出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或者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的方式均具有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但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值得推广。(当代医学,2019,25(02):83-85.)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口干、烦渴、多饮、多尿、便秘、腹泻、恶心、呕吐、上腹痛。

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双手细震颤、萎靡、无力、嗜睡、视物模糊、腱反射亢进。

3、可引起白细胞升高。

4、上述不良反应加重可能是中毒的先兆,应密切观察。

禁忌

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脏疾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和低钠血症患者慎用本品。

2、服本品患者需注意体液大量丢失,如持续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易引起锂中毒。

3、服本品期间不可用低盐饮食。长期服药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

4、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监测,帮助调节治疗量及维持量,及时发现急性中毒。治疗期应每1-2周测量血锂一次,维持治疗期可每月测定一次。取血时间应在次日晨即末次服药后12小时。急性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6-1.2mmol/L,维持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4-0.8mmol/L,1.4mmol/L视为有效浓度的上限,超过此值容易出现锂中毒。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头三个月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期间应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12岁以下儿童禁用。12岁以上儿童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锂浓度缓慢增加剂量。

老人用药

按情况酌减用量,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出现。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氨茶碱、咖啡因或碳酸氢钠合用,可增加本品的尿排出量,降低血药浓度和药效。

2、本品与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衍生物合用时,可使氯丙嗪的血药浓度降低。

3、本品与碘化物合用,可促发甲状腺功能低下。

4、本品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后者的升压效应降低。

5、本品与肌松药(如琥珀胆碱等)合用,肌松作用增强,作用时效延长。

6、本品与吡罗昔康合用,可导致血锂浓度过高而中毒。

药物过量

1、中毒症状:可出现脑病综合征,如意识模糊、震颤、反射亢进、癫痫发作乃至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当血锂浓度>1.5mmol/L,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血锂浓度1.5-2.0mmol/L以上危及生命。老年或易感病人,易出现中毒症状,应谨慎。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出现肌无力、四肢震颤、共济失调、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

2、处理:一旦发现中毒征象,应立即停药,并依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药理作用

本品以锂离子形式发挥作用,其抗躁狂发作的机制是能抑制神经末梢Ca2+依赖性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释放,促进神经细胞对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其转化和灭活,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还可促进5-羟色胺合成和释放,而有助于情绪稳定。本品不良反应较多,但仍为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

毒理作用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较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监测,帮助调节治疗量及维持量,及时发现急性中毒。治疗期应每1-2周测量血锂一次,维持治疗期可每月测定一次。取血时间应在次日晨即末次服药后12小时。急性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6-1.2mmol/L,维持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4-0.8mmol/L,1.4mmol/L视为有效浓度的上限,超过此值容易出现锂中毒。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和低钠血症患者慎用本品。服本品患者需注意体液大量丢失,如持续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易引起锂中毒。服本品期间不可用低盐饮食。长期服药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为100%,表观分布容积(Vd)0.8L/Kg,血浆清除率(CL)0.35ml/(min·kg),单次服药后经0.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按常规给药约5-7日达稳态浓度,脑脊液达稳态浓度则更慢。锂离子不与血浆和组织蛋白结合,随体液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浓度不一,甲状腺、肾脏浓度最高,脑脊液浓度约为血浓度的一半。成人体内的半衰期(t1/2)为12-24小时,少年为18小时,老年人为36-48小时。本品在体内不降解,无代谢产物,绝大部分经肾排出,80%可由肾小管重吸收,锂的肾廓清率颇稳定为15-30ml/min,随着年龄的增加,排泄时间减慢,可低至10-15ml/min,消除速度因人而异,特别与血浆内的钠离子有关,钠盐能促进锂盐经肾排出,有效血清锂浓度为0.6-1.2mmol/L。可自母乳中排出。晚期肾病患者半衰期延长,肾衰时需调整给药剂量。

贮藏方法

密封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鉴别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照碳酸锂项下的鉴别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检查

碳酸锂片:

1、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通则0931第一法),以水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25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5滴,用盐酸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溶液呈暗紫色。每1ml盐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0.3695mg的Li2CO3,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65%,应符合规定。

2、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碳酸锂缓释片:

1、溶出度:取本品1片,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通则0931第一法),以0.1mol/L盐酸溶液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小时,取溶液适量,滤过,取续滤液(1)备用。残片用磷酸盐缓冲液(pH6.0)[取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107g与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46g,加水使溶解成5000ml,摇匀]1000ml为溶出介质,依法操作,经3小时,取溶液适量,滤过,取续滤液(2)备用。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0406第一法)在670.7nm波长处分别测定,分别计算二次取样的溶出量。3小时每片的溶出量应为标示量的45%-65%;6小时每片的溶出总量应为标示量的65%-85%,均应符合规定。

2、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含量测定

碳酸锂片: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碳酸锂1g),照碳酸锂项下的方法,自“加水50ml”起,依法测定。每1ml硫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36.95mg的Li2CO3

碳酸锂缓释片:

1、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碳酸锂1g),加水50ml,精密加硫酸滴定液(0.5mol/L)50ml,缓缓煮沸使二氧化碳除尽,冷却,加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36.95mg的Li2CO3

2、本品含碳酸锂(Li2CO3)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