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菊花

菊花,中药名。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风实证,目赤昏花,疮痈肿毒。

通用名称

菊花

汉语拼音

Juhua

药品类型

清热药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

参考价格

暂无参考价格

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此外,尚含有菊苷、腺嘌呤、胆碱、黄酮、水苏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E、氨基酸及刺槐素等。

性状

1、亳菊:头状花序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先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2、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3、贡菊: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4、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5、怀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多数为舌状花,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主要功效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适应病症

本品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者。

药性分析/方解

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入肺经,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菊花性微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故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其他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

菊花质轻发散,味苦能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滋补肝肾、益阴明日药。

菊花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因其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不及野菊花,故临床较野菊花少用。

规格

饮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9g。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镇静药、麻醉药、降压药同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毒理作用

菊花水浸剂或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本品对流感病毒PR3和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菊花制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并具有降压、缩短凝血时间、解热、抗炎、镇静作用。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有效期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