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塑美

菲塑美是贝那鲁肽注射液的商品名。贝那鲁肽注射液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通用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药品类型
处方类型
医保类型
参考价格
成分
本品活性成份:贝那鲁肽(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
辅料:甘露醇、丙二醇、苯酚(2.00-2.40mg/ml)、醋酸、醋酸钠、注射用水。
性状
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规格
2.1ml:4.2mg(42000U)。
用法用量
本品的起始剂量为每次0.1g(50μl),每日三次,餐前5分钟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选腹部、大腿或者上臂。治疗2周后,根据临床应答情况,剂量可增加至每次0.2mg (100μl),以进一步取得临床获益。药品首次开启使用后的保存条件详见[贮藏]。
尚无本品静脉或肌肉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
本品与贝那鲁肽注射系统配套使用。
不良反应
本品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在原用二甲双胍用法用量维持不变基础上合用本品0.1mg和0.2mg治疗12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恶心,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使用本品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低,与安慰剂类似。
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本品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本品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晕、乏力、呕吐等。
由于本品的体内起效和降解速度均较快,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多在给药后30分钟内出现,约1-2小时内缓解。
本品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下(非常常见≥10%,常见≥1%且<10%):
(1)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常见低血糖、厌食、食欲下降。
(2)神经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头晕,常见头痛。
(3)胃肠系统疾病:非常常见恶心,常见呕吐。
(4)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常见乏力。
1、Ⅱ期临床试验
在Ⅱ期临床试验中,有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本品或安慰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组各73例患者皮下注射本品0.1mg或0.2mg,每日三次;安慰剂组71例患者接受每日三次的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二甲双胍的用法用量不变,疗程均为12周。
以下为使用本品0.2mg,每日三次,发生的非常常见(≥10%)的不良事件(括号内前一项为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后一项为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胃肠系统疾病:恶心(54.79%,18.31%)、呕吐(13.70%,4.23%)。
神经系统疾病:头晕(12.33%,2.82%)。
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食欲下降(10.96%,8.45%)、高脂血症(10.96%,12.68%)。
以下为使用本品0.2mg,每日三次,发生的常见(≥1%且<10%)的不良事件。
胃肠系统疾病:腹泻(8.22%,8.45%)、便秘(2.74%,0%)、腹胀(1.37%,0%)。
代谢及营养类疾病:低血糖(8.22%,4.23%)。
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异常(4.11%,2.82%)。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乏力(2.74%,0%)。
心脏器官疾病:心悸(1.37%,0%)。
免疫系统疾病:过敏(1.37%,0%)。
2、Ⅲ期临床试验
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有4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本品或安慰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组346例患者皮下注射本品0.2mg,每日三次;安慰剂组113例患者接受每日三次的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二甲双胍的用法用量不变,疗程均为12周。
以下为使用本品0.2mg,每日三次,发生的非常常见(≥10%)的不良事件(括号内前一项为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后一项为安慰剂组不良有事件发生率)。
胃肠系统疾病:恶心(35.5%,10.6%)。
神经系统疾病:头晕(14.5%7.1%)。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乏力(10.4%,2.7%)。
以下为使用本品0.2mg,每日三次,发生的常见(≥1%且<10%)的不良事件。
胃肠系统疾病:呕吐(8.7%,1.8%)、腹泻(4.3%,5.3%)。
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高脂血症(7.5%,5.3%)、低血糖(5.8%,7.1%)、食欲下降(5.5%,3.5%)、胆固醇升高(4.9%,4.4%)、血脂异常(3.2%,3.5%)、厌食(3.2%,0%)。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4.3%,0.9%)。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2.9%,1.8%)、泌尿系感染(2.6%,1.8%)。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疼痛(2.0%,0%)。
各类检查:甘油三脂升高(6.6%,11.5%)、尿酸升高(4.0%,1.8%)、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5%,4.4%)、转氨酶升高(2.6%,5.3%)。以上各类检查结果异常值在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3、国外同类产品的不良反应情况
据文献报道,国外同类产品大样本临床研究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呕吐、低血糖、厌食等。此外,还有少数急性胰腺炎及甲状腺相关的不良事件报道,在本品临床研究中虽未观察到,但使用过程中均需加以注意。
禁忌
对本品所含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本品不得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MTC)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MEN 2)。
3、暂无本品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经验。
4、在炎症性肠病和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这些患者。
5、本品治疗过程中会伴随有一过性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
6、已经发现使用其他GLP-1类似物与发生胰腺炎风险相关。
7、已经发现其他GLP-1类似物的临床试验报告了包括血降钙素升高、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在内的甲状腺不良事件,尤其是在之前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
8、尚未研究本品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应告知患者在驾驶和操作机械时预防低血糖发生。
9、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当溶液颜色明显改变或有颗粒、浑浊时不得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未确定本品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用药
尚未确定本品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人用药
Ⅲ期临床研究中对40名65-75岁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与年轻患者间没有观察到安全性或有效性的差异。
尚未进行75岁以上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
未系统研究本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过量使用可能会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果发生药物过量,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采取适当的支持治疗。
药理作用
贝那鲁肽注射液,即rhGLP-1(7-36),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其活性成份的氨基酸序列与人体内GLP-1相同。GLP-1具有以下生理作用: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体内合成,促进β细胞的分化生成,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抑制胃排空和摄食冲动,提高对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毒理作用
1、重复给药毒性
SD大鼠每天皮下注射一次rhGLP-1(7-36)82.5、165、330μg/kg,连续给药180天,未见明显毒性。
Beagle犬皮下注射rhGLP-1(7-36)50、100、200μg/kg,每周给药6次,连续给药36周。给药期间高剂量组可见注射局部皮下组织硬结。血清生化检查可见葡萄糖降低。给药各剂量组血清白蛋白轻度降低,这与血液中葡萄糖长期低下而出现蛋白分解加快或吸收障碍有关。停药4周上述毒性反应可恢复正常。该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50μg/kg。
2、遗传毒性
rhGLP-1(7-36)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3、生殖毒性
早期生育力与胚胎发育毒性试验:SD大鼠皮下注射给予rhGLP-1(7-36)65、130、260μg/g连续10天,各剂量组的F0代大鼠的精神、行为、活动、被毛和粪便等一般状态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和摄食量未见明显变化,未见对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妊娠SD大鼠在器官形成期皮下注射给予rhGLP-1(7-36)65、130、260μg/kg连续10天,未见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围产期毒性试验:SD大鼠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第21天,连续皮下注射给予rhGLP-1(7-36)65、130、260μg/kg,对大鼠胚胎及幼仔出生后生长发育、神经行为以及生殖能力未见明显影响。
药代动力学
1、吸收:健康受试者皮下注射0.2mg本品后,血浆药物浓度水平在19分钟达峰,峰浓度为642ng/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inf)为19687ng·L-1·min。
2、分布:0.2mg本品注射健康受试者试验观察到的表观分布容积(Vd/F)为379L。
3、代谢和消除:本品半衰期为11分钟左右,可有效控制餐后2小时内血糖。药物在体内快速消除,无蓄积。灵长类动物药物组织分布实验表明:本品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除血浆外,在排泄系统分布较高,体内降解快且完全,主要从尿液排泄。
贮藏方法
于2-8℃避光、密闭贮藏和运输。
药品首次开启使用后,可在2-8℃冷藏条件下保存6周,可在25℃条件下保存两周,且不可冷冻。
有效期
执行标准
YBS05062019。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016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