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人工刺激,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并借助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来判断支气管是否缩窄及其程度的方法,是检测气道高反应性最常用、最准确的临床检查。
类别
英文名称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所属项目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人工刺激,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并借助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来判断支气管是否缩窄及其程度的方法,是检测气道高反应性最常用、最准确的临床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定性和定量方法,通过对刺激物的量化及相应的反应强度的分析,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进行疾病诊断,同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还可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1、临床疑诊为哮喘
对临床症状不典型但疑诊为哮喘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一般不用于临床已明确诊断的哮喘患者,尤其在急性加重期。不典型的哮喘症状主要包括在吸入冷空气、运动、呼吸道感染、暴露于工作场所或吸入变应原后可引起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若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助于临床哮喘的诊断。
2、慢性咳嗽查因
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众多,若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受试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是临床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依据。
3、反复发作性胸闷、呼吸困难
引起反复发作性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的原因众多,哮喘(包括胸闷变异性哮喘)是常见原因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临床确诊或排除哮喘。
4、对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估
哮喘患者经长期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失,肺通气功能正常,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仍能维持稳定,此时可进行气道反应性检测,若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阴性,或气道高反应性程度减轻,可调整治疗方案,减药或停药。
5、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密切相关,常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发展为哮喘,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筛查出这部分患者,对于哮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其他
其他需要评价气道反应性的疾病。
风险提示
1、可能诱发气道痉挛,导致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2、对于基础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对吸入的激发剂有明确超敏反应等情况,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1、绝对禁忌证
(1)曾有过致死性哮喘发作,或近3个月内曾有因哮喘发作需机械通气治疗者。
(2)对吸入的激发剂有明确超敏反应。
(3)基础肺通气功能损害严重(FEV₁占预计值%<60%,或成人<1L)。
(4)不能解释的荨麻疹。
(5)有其他不适宜用力通气功能检查的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
(1)基础肺功能呈中度以上损害(FEV1占预计值%<70%),但如严格观察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则FEV1占预计值%>60%者仍可考虑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2)肺通气功能检查已诱发气道痉挛发生,在未吸入激发剂的状态下FEV₁已下降≥20%。
(3)基础肺功能检查配合不佳,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4)近期呼吸道感染(<4周)。
(5)哮喘发作或急性加重期。
(6)妊娠、哺乳期妇女。
(7)正在使用胆碱酶抑制剂的患者不宜行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正在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的患者不宜行组织胺激发试验。
检查前准备
1、检测前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病史,包括是否曾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其结果,是否曾出现严重的气道痉挛等。
2、对于复查的患者,重复试验应选择每天相同的时间段进行,以减少生物钟变异的影响。
3、有些因素或药物会影响气道的舒缩功能和气道炎症,从而影响气道反应性,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需要在检测前停用这些药物,如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4、检查前6个小时应避免吸烟以及饮咖啡、可乐、浓茶,建议尽量饮食清淡。
无需空腹。
检查过程
无
受试者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用于检查气道。
不需要麻醉。
一般不会有疼痛感。
1、手捏式雾化吸入法
检测时受试者张口深呼气至残气量位,操作者手持雾化器对准口腔,受试者深缓吸气至肺总量位时同步挤捏雾化器使激发剂喷出,吸入后屏气3~5s,等待60s后检测FEV1。可根据情况选用常规程序(2倍递增)或简化程序(4倍递增)吸入激发剂。
2、定量雾化吸入法
采用高压气源式射流雾化器,每种新的雾化器或压缩气源在使用前应校对释雾量,并设计不同给药方案,保证最大累积剂量组织胺达到 2.4mg、乙酰甲胆碱达到2.5mg,受试者含紧咬嘴用口做深慢呼吸,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吸入激发剂的累积剂量,给药程序分为常规程序(2倍递增)和简化程序(4倍递增)。
3、2min潮气吸入法
采用射流雾化器持续产生雾液,通过调节气体流量控制释雾量,一般要求为0.13ml/min(±10%),受试者用口含住接口器潮气呼吸,吸入激发剂浓度依次为0.03、0.06、0.125、0.25、0.5、1、2、4、8、16g/L,每次潮气呼吸吸入2min,吸入后分别在30s和90s检测FEV1,取其高值,5min吸入下一浓度,2倍递增,基础通气功能正常的受试者可适当简化程序。
4、5次呼吸法
通过射流雾化器从低到高浓度逐次定量吸入雾化液,吸入激发剂浓度与2min潮气法相同,每次吸气从残气位(或功能残气位)缓慢深吸气至肺总量位,在吸气开始时喷出激发剂,每次吸气时间成人约为0.6s,每一浓度吸入5次,吸入后30s和90s分别检测FEV1,如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应重做,但尽量控制在3min内完成。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检查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时长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1、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吸气动作,确保与雾化给药同步,保证充分吸入激发剂。
2、在检查过程中,如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3、若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等严重情况,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各医院出报告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检查后即可出结果,当天即可取报告。
检查后注意
1、测定结束后应等待数分钟,待初步确定检查结果符合要求后再离开。
2、若激发试验阳性且伴明显气促、喘息,应吸入药物后待症状彻底消失方能离开,必要时应有人陪同。
结果解读
1、组织胺激发剂量PD20-FEV1>7.8μmol(2.400mg)。
2、乙酰胆碱激发剂量PD20-FEV1>12.8μmol(2.500mg)。
3、乙酰胆碱激发浓度PC20-FEV1>16g/L。
1、定性判断
(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FEV₁、PEF较基础值下降≥20%,或sGaw下降≥35%可判断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即气道反应性增高。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吸入最大剂量或最高浓度激发剂后未达上述标准,则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需考虑以下可能原因:
①曾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抗组织胺药、抗白三烯药、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降低气道反应性的药物且停药时间不足。
②雾化装置的压力、流量、雾粒的大小及雾化量等指标未能达到质量控制标准。
③用手捏式雾化吸入法时,操作者未能充分捏满橡皮球,使受试者吸入雾化液量不足。
④受试者配合不佳,吸气与雾化给药不同步,因而未能完全吸入激发剂。
⑤激发剂过期或未作低温避光保存导致有效成分分解。
⑥部分运动诱发哮喘患者可能对组织胺、乙酰甲胆碱等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不敏感,需通过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冷空气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等才能诱导出来。
⑦对于当前无症状的受试者,可能空气源性过敏原暴露的季节已过。
⑧少数职业性哮喘患者仅对单一的抗原或化学致敏剂有反应,可能只能用特定过敏原刺激才能激发出阳性反应。
⑨排除以上8点因素,可考虑气道不存在高反应性。
2、定量判断
雾化吸入法常通过累积激发剂量(PD)或激发浓度(PC)可定量测定气道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AHR)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级标准有所区别。
(1)依组织胺PD20-FEV1可分为四级。
①1.013~2.400mg(3.3~7.8μmol)为可疑或极轻度。
②0.276~1.012mg(0.9~3.2μmol)为轻度。
③0.031~0.275mg(0.1~0.8μmol)为中度。
④<0.031mg(0.1μmol)为重度。
(2)依乙酰胆碱PD20-FEV1可分为四级。
①1.076~2.500mg(5.5~12.8μmol)为可疑或极轻度。
②0.294~1.075mg(1.5~5.4μmol)为轻度。
③0.035~0.293mg(0.18~1.4μmol)为中度。
④<0.035mg(0.18μmol)为重度。
(3)依乙酰胆碱PC20-FEV1可分为四级。
①4.0~16g/L为可疑或极轻度。
②1.0~4.0g/L为轻度。
③<1.0g/L为中重度。
对于受检者而言,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