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

乳管镜也称为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主要由冷光源系统、影像监视器、影像记录器以及光导纤维等关键部件构成。这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沿乳管走向插入至各级乳管,并在纤细的乳管内清晰观察乳管内腔,是诊断乳头溢液病因的一种可靠方法。
类别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乳管镜也称为纤维乳腺导管内窥镜,主要由冷光源系统、影像监视器、影像记录器以及光导纤维等关键部件构成。这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沿乳管走向插入至各级乳管,并在纤细的乳管内清晰观察乳管内腔,是诊断乳头溢液病因的一种可靠方法。
1、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
2、细化手术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3、缩小手术范围,准确切除病变。
4、可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疾病进行探索性的治疗。
5、借助于乳管镜,开展镜下微创治疗及手术。
1、各种颜色乳头溢液(乳白色溢液除外)。
2、乳管内微小病变,无肿块的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的病因诊断。
乳管镜检查为乳头溢液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手段,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对乳腺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准确定位和对症治疗,避免了传统疗法的盲目性和风险,保证了手术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风险提示
1、乳管破裂:与操作粗暴、乳管腔内压力过大导致乳管壁损伤有关。镜下表现为乳腺导管腔消失,见黄色脂肪组织。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
2、局部感染:常为乳管镜检查后逆行感染所致,表现为乳头部及检查导管相应区域出现红肿疼痛。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1、麻醉药过敏、局部急性炎症或乳头有严重凹陷者。
2、乳腺手术术后。
3、严重高血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4、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是新近(6个月)发生心肌梗死者。
检查前准备
1、进行乳管镜检查前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血压、凝血功能检查。
2、如果患者有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特殊药物的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适当的调整。
3、将乳房和乳头部位清理干净,确保检查区域的皮肤清洁无污物。
4、穿着宽松易脱的衣物,尤其是上半身,以便于医生进行检查。
5、尽量选择月经完全结束5天后检查,避免因月经产生的生理变化造成干扰。
无需空腹。
检查过程
乳管镜检查本身不需要采集标本,但若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可能会取活体组织以明确病变性质。
由医护人员操作。
该项检查的检查部位为乳腺导管。
一般是局部麻醉。
局麻时可能会有轻度疼痛感。
1、患者需将上衣脱掉,充分暴露两侧乳房,取平卧位或坐位。
2、医生会在手术部位用消毒液进行常规消毒两遍,并铺无菌巾。随后提起乳头,适当地按压乳晕周围,确认溢液乳孔位置。
3、医生确认开口部位后,用1%~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随后用探针由细到粗逐渐扩张溢液乳管开口,并适当留置探针使溢液乳管充分扩张,用生理盐水冲洗乳管。
4、医生置入乳管镜,调整内镜与分支开口的角度,随镜观察病变部位,并记录结果。
5、检查结束后,医生需要排出乳管中的生理盐水,再适当冲洗,取出乳管镜。随后在乳头部位涂抹红霉素软膏,粘贴无菌纱布。
该检查一般需要20-60分钟,具体因人而异。
患者在检查中不要随意乱动,以免影响医生置镜或伤及乳管周围组织。
做完乳管镜后一般当天就可获得报告。如果随后进行了组织活检,病理报告结果需要一周左右。
检查后注意
1、术后要休息半小时,注意观察乳头是否有溢液,或其他不良反应。
2、保持乳头部位的干燥和干净,避免感染。
3、检查结束后当天,伤口禁止碰水,避免感染。
4、饮食上注意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结果解读
正常情况下,乳管镜检查报告单一般表述为:乳腺导管内壁光滑,未见明显肿瘤、息肉、炎症及其他异常病变。乳头孔结构正常,导管宽度均匀,转角自然。
1、乳腺导管扩张症:在乳管镜下可见乳管扩张,管腔内径增宽,管壁可能毛糙不光滑,有时还可看到管腔内有淤积的分泌物。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管镜下通常表现为乳管内有单发或多发的乳头状肿物,肿物表面一般较为光滑,颜色可与周围组织略有不同,有的还可能伴有血性溢液的流出位点。
3、乳腺导管炎:在乳管镜检查中可呈现出乳管内壁充血、水肿,管腔内可能有脓性分泌物,部分区域还可能出现粘连等表现。
4、乳头状瘤病:在乳管镜下可见多个乳头状突起,分布较为广泛,与单纯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相比,其数量更多、范围更广。
5、乳腺癌:在乳管镜下的表现较为复杂,可能会出现乳管内壁不规则增厚、肿物形态不规则、质地硬、边界不清,有时还会伴有出血、坏死等表现,与良性病变有明显的区别。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