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是一种眼科常用的诊断性检查,用于评估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在这项检查中,医生会将荧光素钠染色剂滴入被检者眼中,该染色剂能与角膜上皮细胞内的糖蛋白结合,在角膜上皮受损或缺失的区域呈现出绿色荧光。医生随后在裂隙灯下利用钴蓝光进行观察,能够清晰地辨识出这些荧光标记的区域,进而判断角膜上皮是否存在缺损、糜烂、溃疡或其他异常状况。
类别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是一种眼科常用的诊断性检查,用于评估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在这项检查中,医生会将荧光素钠染色剂滴入被检者眼中,该染色剂能与角膜上皮细胞内的糖蛋白结合,在角膜上皮受损或缺失的区域呈现出绿色荧光。医生随后在裂隙灯下利用钴蓝光进行观察,能够清晰地辨识出这些荧光标记的区域,进而判断角膜上皮是否存在缺损、糜烂、溃疡或其他异常状况。
1、检测角膜上皮缺损。
2、辅助诊断眼部疾病。
3、评估泪膜稳定性。
4、指导临床治疗。
5、术后病情监测。
1、角膜炎患者。
2、结膜炎患者。
3、眼外伤患者。
4、干眼症患者。
5、角膜手术后患者。
风险提示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的风险主要是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荧光素染色剂过敏,出现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还可能会发生恶心、呕吐、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晕厥甚至休克。
1、对荧光素染色剂过敏的患者。
2、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明显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
检查前准备
1、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告知自己的病史和当前症状,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2、患者应了解检查的目的、方法、检查期间的配合要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以便检查的顺利进行。
3、如果患者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在检查前将其取出,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如果患者既往有荧光素染色剂过敏史,应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无需空腹。
检查过程
无
由医护人员采集。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的部位为角膜。
无需麻醉。
一般没有疼痛感。
1、患者需采取平卧位,安静地躺在检查床上。
2、医生使用玻璃棒蘸取无菌的1%~2%荧光素钠溶液,轻轻涂抹于患者的下穹隆结膜部位。或者,医生也可将荧光素钠溶液置于眼药水瓶或注射器中,直接滴入患者的下穹隆结膜内。在某些医院,医生可能会选择在下穹隆结膜上放置荧光素滤纸条作为替代方法。
3、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患者需保持此状态1~2分钟,期间务必注意避免移动头部,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4、医生随后在裂隙灯下仔细观察角膜的荧光素染色情况。在此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适时睁眼或闭眼,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诊断。
5、完成检查后,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室。
该项检查从准备到结束,包括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的等待时间,大约需要耗时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
1、在荧光素钠液滴入眼睛后,患者应避免移动头部,以防止荧光素液分布不均,影响检查结果。
2、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如眼睛刺痛或灼热感,应立即告知医生。
该检查一般在患者完成检查后可较快出具报告,具体时间因医院工作流程可能有所不同。
检查后注意
1、检查结束后如果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检查后如果结果异常,可能需要遵循医嘱做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结果解读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的正常结果为阴性,即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表面没有黄绿色的荧光素染色区域。
1、干眼症:干眼症患者在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时,通常会出现角膜表面点状着染。这是因为干眼症导致眼表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成分异常,使得角膜和结膜的上皮细胞缺乏足够的润滑和保护。角膜上皮在这种相对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微小的损伤和脱落,荧光素就会附着在这些损伤的部位,在钴蓝光下呈现点状的绿色着染区域,而且随着干眼症病情的加重,着染点可能会增多,范围也可能会扩大。
2、角膜瘘:对于角膜瘘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时可以看到有明显的溪流样现象。这是因为角膜瘘是角膜穿孔后,房水从穿孔处流出而形成的通道。当滴入荧光素后,房水会将荧光素冲出,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就会发现荧光素被房水冲成一条线状,就像溪流一样。这种溪流样的荧光素染色表现是角膜瘘较为典型的特征,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角膜瘘的存在及其位置。
3、眼外伤:眼外伤患者的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因外伤的类型和程度而异。如果是角膜上皮擦伤,会出现与擦伤范围一致的片状着染。这是因为角膜上皮的完整性被破坏,荧光素能够渗透到损伤的区域。若是角膜裂伤,除了裂伤处有明显的线状或不规则形状的荧光素着染外,还可能有荧光素进入前房,在裂隙灯下可以看到前房内有微弱的荧光素弥散。对于眼内异物伤,如果异物造成角膜穿通伤,同样会有类似角膜瘘的溪流样现象,并且异物周围的角膜组织也会有荧光素着染,这有助于确定异物的位置和评估角膜损伤的程度。
4、结膜炎:结膜炎患者在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时,结膜囊内可能会有较多的荧光素残留,同时角膜表面可能也会出现散在的点状着染。这是因为结膜炎会引起结膜的炎症反应,导致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炎症刺激可能会波及角膜,使角膜上皮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产生一些微小的损伤。而且结膜囊内的炎症分泌物会影响荧光素的分布,所以在检查时会看到结膜囊和角膜的这些异常染色表现,不过角膜的病变程度一般较结膜炎本身的病变程度轻。
5、角膜炎:角膜炎患者在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中,会出现角膜的不同形状和范围的着染。如果是细菌性角膜炎,角膜上可能出现边界较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着染区域,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角膜局部组织坏死和炎症浸润。而真菌性角膜炎的着染区域形状可能不规则,边缘会有伪足样的延伸,这是真菌在角膜组织中生长蔓延的特点。对于病毒性角膜炎,角膜荧光素染色可能呈现出树枝状或地图状的着染,这是因为病毒对角膜神经和上皮细胞的侵袭方式导致了这种特殊的病变形态。这些不同的染色形态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角膜炎的类型,进而指导后续的治疗。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