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水成像

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是利用水的长T2特性,采用特定的磁共振成像方法,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如脑脊液、胆汁、尿液等)显影,从而使含液体器官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无毒副作用、无电离辐射、不用任何造影剂、获得多方位多层面图像、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临床上,常用的有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M);另外,磁共振内耳、涎腺管、输卵管成像及胃肠道水成像等也有应用。
类别
英文名称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所属项目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是利用水的长T2特性,采用特定的磁共振成像方法,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如脑脊液、胆汁、尿液等)显影,从而使含液体器官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无毒副作用、无电离辐射、不用任何造影剂、获得多方位多层面图像、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临床上,常用的有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M);另外,磁共振内耳、涎腺管、输卵管成像及胃肠道水成像等也有应用。
磁共振水成像(MRH)利用人体中静止或相对静止液体的长T2特性,在重T2加权成像时表现为明显高的信号强度,而T2较短的实质器官及流动血液呈低信号,从而使含液体的器官显影,然后通过各种后处理技术以获得类似于各种X线造影效果的液体MR影像。
人体组织中水样成分如脑脊液、尿液、胆汁、淋巴液、胃肠液等的T2值远远大于其他实质性脏器,水成像利用的是重T2权重的效果,即长TR(大于 3000ms)、很长TE(大于150ms),使含水器官显影的原理。长TR主要为了消除T1对比的影响,突出T2特性,很长TE是为了增强水的长T2的效果,TE值是水成像技术的关键。
通过磁共振水成像(MRH)检查,有助于评估含液体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存在异常,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估。
不同类型的磁共振水成像(MRH)检查,其适应证有所不同,主要介绍常用MRH检查的适应证,包括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和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M)。
1、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
(1)了解胰胆管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
(2)胆道系统梗阻疾患,了解梗阻部位及原因。
(3)胆石症,包括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等。
(4)急性、慢性胰腺炎。
(5)胆囊或胆道手术后复查。
2、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
(1)肾脏及其尿路先天畸形。
(2)观察尿流动力学及泌尿系外病变的侵及。
(3)肾脏、输尿管、膀胱的肿瘤、结石、结核等病变,导致尿路梗阻或受损。
3、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M)
(1)了解椎管解剖及其变异情况。
(2)椎管内梗阻性病变,如椎管内肿瘤、炎症等,显示椎管受压、梗阻的位置及范围。
(3)明确椎间盘脱出对硬膜囊压迫的确切位置及程度。
(4)有助于脊髓动静脉畸形的评估。
(5)脑脊液异常交通。
风险提示
1、体内有铁磁性金属异物,尤其是眶内和重要器官旁(如大血管),是绝对禁忌证。
2、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植入者。
3、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如动脉夹、支架、假体、避孕环等,是绝对禁忌证;非铁磁性、弱铁磁性金属植入物,需要参照产品说明,大多数植入物安全性检测是在1.5T甚至更低的静磁场中进行的,要尽量避免在超高场MR上进行检查(说明书特别注明除外)。
4、高热、急性鼓膜穿孔患者、危重患者需要生命监护者是相对禁忌证,大部分监护仪及急救装置不能进入磁场内。
5、有幽闭恐惧症或精神过度紧张,经过对症处理不能完成检查者。
6、无自控力或用镇静剂后仍无法配合者。
7、妊娠早期(3个月以内)一般不建议做MRI检查。
检查前准备
1、受检者应向医生充分了解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的目的,并清楚检查的大致流程,以便做好心理准备。
2、受检者应如实向医生告知自己的病史,包括既往患病史、手术史(是否有金属置入物)等,女性要告知自己是否怀孕,以便于医生排除检查禁忌。
3、若受检者需要进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为了避免肠道内容物及液体影响对泌尿系的观察效果,检查前一天尽量食用少渣饮食,检查前4小时应减少饮水;在检查前半小时左右可遵医嘱饮水约500ml,使膀胱保持充盈状态。为了使输尿管良好显示,在检查开始前,受检者可能需要注射或口服呋塞米,以维持输尿管持续排尿状态。
4、对于需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者,检查前禁饮食4小时,必要时检查前需遵医嘱服用水抑制口服对比剂。
5、检查当天不要穿着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
6、检查前需脱去除内衣外的全部衣服,换上磁共振室的检查专用衣服。去除所配戴的金属品如项链、耳环、手表和戒指等,除去假牙、义眼、眼镜等物品。
磁共振水成像(MRH)检查是否需要空腹,取决于所要检查的器官部位。若是对胆管、胆囊、胰腺等腹部含液性的器官进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通常需要空腹。然而,如果是对泌尿系统(如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脊髓、内耳、涎腺管、输卵管等器官进行检查,则通常不需要空腹。
检查过程
无
由医护人员操作。
该项检查可以检查全身多个部位,包括腹部、脊髓、肾脏等。
不需要麻醉。
一般不会有疼痛感。
1、受检者需按照预约的时间到达磁共振检查室,并在指定的区域等待检查。
2、在进入检查室后,受检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移除所有金属物品(如手表、项链、钥匙等),并换上医院提供的专用检查服,以确保检查的安全进行。
3、准备工作完成后,受检者通常需仰卧在检查台上。不过,根据特殊临床需要,也可能采取俯卧等特殊体位。
4、放射科医生会根据受检者需要检查的器官,在操作台上选择相应的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序列,并对设备的磁场强度、扫描时间、分辨率等参数进行调整。为了确保成像,医生会先进行定位扫描,这是一种较为快速的扫描方式,用于确定正式扫描的起始位置、扫描范围和角度。
5、定位扫描完成后,开始正式的磁共振水成像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核磁共振扫描仪会发射射频脉冲,并接收来自受检者体内的回波信号。这些信号将被转化为数字数据,用于后续的图像重建和分析。
6、扫描完成后,医生会站在受检者下床的一侧,协助其安全地离开磁共振检查室。
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的耗时在10分钟到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等,具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检查部位、所选用的检查序列以及受检者的配合程度等。
1、扫描时,受检者应尽可能保持静止,避免任何移动,以防止产生运动伪影,影响成像质量。
2、由于核磁共振设备内部空间相对狭小,受检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因此,在扫描过程中,保持放松状态,避免过度紧张。
3、扫描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指导受检者进行特定的呼吸控制,例如吸气后屏息片刻,再缓慢呼气。受检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呼吸指导,否则可能会影响图像的准确性。
各医院出具报告的时间差异较大,具体时间以医院提供的信息为准。若为急诊状态下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检查报告通常在2小时左右可以出具,而非急诊情况下的报告一般在检查结束后12~24小时内可以取得。
检查后注意
1、由于检查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并且检查空间相对狭小,可能会给受检者带来一定的压迫感。因此,检查结束后,建议在候诊区稍作休息,以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
2、磁共振水成像检查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但个别受检者可能会因个人体质差异或对检查环境的不适应而出现轻微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等。若这些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便得到妥善处理。
3、检查结束后,应向医护人员咨询检查结果的出具时间以及具体的获取方式,例如是否需要到指定窗口领取纸质报告,或者是否可以通过医院的APP等电子渠道查看结果。
结果解读
如果没有异常,报告单诊断处会显示:所检查部位的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未见异常。
1、形态结构异常
(1)扩张:在磁共振水成像中,观察到胆管、输尿管等管道的扩张,可能意味着存在梗阻现象。对于胆囊等囊性器官,若其过度扩张,除了梗阻因素,还需考虑胆囊功能异常或胆囊颈部粘连等可能性。
(2)狭窄:磁共振水成像能清晰显示管道的狭窄。胆管狭窄可能源于胆管炎反复发作后遗留的瘢痕或胆管周围肿瘤的压迫;输尿管狭窄则可能与先天性发育不良、炎症后粘连或泌尿系统肿瘤侵犯有关。此外,内耳淋巴液系统等特殊含液结构狭窄,可能提示先天性内耳畸形。
(3)扭曲变形:在磁共振水成像中,肠道、输尿管等含液器官或管道可能出现扭曲变形,这可能是由于腹腔内粘连、肿物挤压等因素所致。
2、信号强度异常
(1)高信号改变:磁共振水成像主要显示液体成分的高信号。若含液器官或管道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区域,且非正常液体信号,可能提示病变存在。例如,胆管内的高信号团块可能是胆管结石或胆管癌;膀胱内的高信号病变则可能是膀胱肿瘤或结石。
(2)低信号改变:原本应呈高信号的液体区域出现低信号改变,可能是由于液体中混入其他物质,如血液(泌尿系统出血时)或脓液(胆管炎等情况下)。
3、与周围组织关系异常
在磁共振水成像中,若含液器官或管道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或向周围组织延伸、侵入,可能提示病变已侵犯周围组织。例如,胰腺肿瘤可能侵犯胆管、十二指肠等,通过磁共振水成像可清晰观察其关系。
在获取磁共振水成像的检查结果后,受检者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解读,而非自行尝试理解。磁共振水成像的报告使用了大量医学术语,非专业人士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其含义,甚至可能导致误解。此外,医生在做出诊断时,会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从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特别提示
在获取磁共振水成像的检查结果后,受检者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解读,而非自行尝试理解。磁共振水成像的报告使用了大量医学术语,非专业人士可能难以准确理解其含义,甚至可能导致误解。此外,医生在做出诊断时,会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从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