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脂肪酶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心肌、骨骼肌、乳腺及巨噬细胞等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可催化水解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使之转变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脂肪酸,以供各种组织储存和利用,这一过程对于脂质代谢至关重要。LPL功能异常与许多病理生理状况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乳糜微粒血症、肥胖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与糖尿病等,因此检测其活性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类别
英文名称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心肌、骨骼肌、乳腺及巨噬细胞等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可催化水解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使之转变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脂肪酸,以供各种组织储存和利用,这一过程对于脂质代谢至关重要。LPL功能异常与许多病理生理状况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乳糜微粒血症、肥胖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与糖尿病等,因此检测其活性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评估脂质代谢状况。
2、辅助诊断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高脂蛋白血症、甘油三酯增高症等。
3、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4、评估调节脂质代谢药物的治疗效果。
5、监测肝脏疾病。
1、血脂代谢异常者。
2、有家族性脂质代谢紊乱疾病史的人群。
3、出现心悸、胸痛等心脏受累症状的人群。
4、肥胖人群。
5、内分泌疾病患者。
风险提示
一般无禁忌人群,具体以医生医嘱为准。
检查前准备
1、预约挂号,了解检查目的和流程。
2、在检查前一天,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忌烟酒。晚上8~10点后禁食,然后于次日清晨空腹进行检查。
3、如果正在使用某些药物,则应在检查前告知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停药。
4、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5、检测前应保持相对平静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
6、检查可能需要采取前臂内侧肘部静脉的血液标本,建议穿宽松的衣物。
7、如果有晕血、晕针史,在检查前应告知医务人员,以便于医务人员作出适当的安排,从而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
需要空腹。
检查过程
血液-血清、脂肪组织、肌肉组织
采集方法因需要的标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采集血液者通常需要配合医务人员采集肘部内侧的静脉血液。
检查部位因需要的标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采集血液者的检查部位一般是前臂内侧的肘部静脉。
因需要的标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采集血液者一般不需要麻醉。
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轻微疼痛或刺痛感,程度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可以很好地忍受。
检查方法因需要的标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处以采集血液为例。
1、医护人员首先会核对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静脉注射肝素,以便使LPL从内皮细胞表面释放入血。
2、10分钟后,医护人员会让患者暴露出肘部,并在肘部上方系上止血带,然后让患者握紧拳头,从而使静脉充血,便于穿刺。
3、医护人员会用碘伏或酒精棉片消毒局部皮肤,然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静脉,将血液样本抽出。
4、收集了足够的血液后,医护人员会移除针头,并松开止血带,叮嘱患者松开拳头,并让其用棉签或棉球按压在针孔上,直到出血停止。
因需要的标本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采集血液者一般需要11~15分钟左右。
1、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放松肌肉,并保持稳定,避免移动。
2、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
3、注意监测自身反应,如有不适则应及时告知医生。
一般在检查后1~3天可取报告,具体时间可咨询就诊的医疗机构。
检查后注意
1、保持检查部位清洁,避免接触污水,以免继发感染。
2、与医生详细讨论检查结果的意义,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结果解读
1、脂肪组织:男性的脂蛋白脂肪酶为1.10~4.00μmol,女性的脂蛋白脂肪酶为1.85~12.5μmol。
2、肌肉组织:男性的脂蛋白脂肪酶为0.42~1.65μmol,女性的脂蛋白脂肪酶为0.38~1.55μmol。
3、血清:加肝素者的脂蛋白脂肪酶为315~477nmol,不加肝素者的脂蛋白脂肪酶为20~120nmol。
注:以上仅供参考,具体因就诊医院、检测实验室、仪器的精准程度、检测方法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1、饮食不当: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使机体需要更多地处理这些营养物质,刺激脂肪组织等合成和分泌更多脂蛋白脂肪酶来加快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从而导致其升高。
2、应用某些药物:如肝素、胆盐等,也可能导致脂蛋白脂肪酶升高。
3、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可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刺激脂肪组织等合成更多脂蛋白脂肪酶来调节异常的脂质代谢。
4、胰腺疾病:如胰腺炎等,也可能导致脂蛋白脂肪酶升高。
1、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和代谢过程,抑制脂蛋白脂肪酶的合成或活性,从而导致其降低。
2、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高乳糜微粒血症,可能由于脂蛋白脂肪酶其激活剂apo-CⅡ功能障碍,导致脂蛋白脂肪酶降低。
3、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对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不足或作用受损会导致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可能发现脂蛋白脂肪酶降低。
4、肾衰竭:肾衰竭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及毒素蓄积等,从而影响脂蛋白脂肪酶的合成与活性,导致其降低。
5、其他:如淋巴瘤、前列腺瘤等,也可能导致脂蛋白脂肪酶降低。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特别提示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全面综合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