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化检查

大生化检查即生化全套检查,是指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检测血液中的多种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等。该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辅助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目的,还能够作为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帮助预测潜在健康问题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类别
其他名称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所属项目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大生化检查即生化全套检查,是指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检测血液中的多种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等。该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辅助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目的,还能够作为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帮助预测潜在健康问题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评估个体整体健康状况。
2、辅助诊断多种疾病,如肝炎、肾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3、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4、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5、术前评估。
6、预测潜在健康问题的风险。
1、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
2、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
3、出现乏力、黄疸、水肿等症状,可能存在肝肾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问题的人群。
4、准备手术的人群。
5、高风险职业工作者。
6、特定药物使用者。
风险提示
一般无禁忌人群,具体以医生医嘱为准。
检查前准备
1、预约挂号。
2、在检查前一天,患者应保证饮食清淡,不要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高糖的食物,避免饮酒。晚上8~10点以后禁食水。
3、检查前一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则应向医生说明,以确定是否需要停药。
5、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检查前保持平静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
7、检查可能需要采取前臂内侧肘部静脉的血液标本,建议穿宽松的衣物。
8、如果有晕血、晕针史,在检查前应告知医务人员,以便于医务人员作出适当的安排,从而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
需要空腹。
检查过程
血液
患者需要配合医务人员采集肘部内侧、手背或足跟的静脉血液。
1、前臂内侧的肘部静脉是最常见的采血部位。
2、如果肘部静脉不够明显或难以穿刺,则也可以选择手背的静脉。
3、在特殊情况下,如新生儿或婴儿的常见采血部位是足跟。
一般不需要麻醉。
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轻微疼痛或刺痛感,程度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可以很好地忍受。
1、医护人员会要求患者坐在椅子上,首先核对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会选择适合的采血静脉。
2、若采集前臂内侧肘部静脉的血液,则医护人员会让患者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并暴露出肘部。
3、医护人员会在肘部上方系上止血带,并让患者握紧拳头,从而使静脉充血,便于穿刺。
4、医护人员会用碘伏或酒精棉片消毒局部皮肤,然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静脉,将血液样本抽出。
5、收集了足够的血液后,医护人员会移除针头,并松开止血带,叮嘱患者松开拳头,并让其用棉签或棉球按压在针孔上,直到出血停止。
检查从开始准备到完成采血,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3分钟,但可能需要排队等候。
1、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尽量放松肌肉,特别是被采血的手臂或足部,并保持稳定,避免移动。
2、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以免增加采血难度。
检查一般在2~4小时可取报告,具体时间可咨询就诊的医疗机构。
检查后注意
1、轻轻按压针孔部位3~5分钟左右,以帮助止血。
2、观察采血部位是否有异常出血或血肿,如果发现持续出血或严重瘀伤,则应及时联系医生。
3、在采血后的几小时内,避免对采血部位进行剧烈的摩擦或压迫,以免造成皮肤下出血。
4、保持采血部位清洁,避免接触污水,以免继发感染。
5、除非医生有特别指示,一般可以在采血后立即恢复正常饮食和轻度活动。但如果感觉头晕或不适,则应暂时休息。
6、与医生详细讨论检查结果的意义,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结果解读
大生化检查是一种全面的血液检查,其中的项目通常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电解质和心肌酶谱。
1、肝功能
(1)总蛋白(TP):60~80g/L。
(2)白蛋白(ALB):40~55g/L。
(3)球蛋白(GLB):20~30g/L。
(4)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
(5)总胆红素(STB):新生儿0~1天为34~103μmol/L,1~2天为103~171μmol/L,3~5天为68~137μmol/L;成人为3.4~17.1μmol/L。
(6)结合胆红素(CB):0~6.8μmol/L。
(7)非结合胆红素(UCB):1.7~10.2μmol/L。
(8)丙氨酸氢基转移酶(ALT):5~40U/L。
(9)天门冬氨酸氢基转移酶(AST):8~40U/L。
(10)AST/ALT:1.15
(11)碱性磷酸酶(ALP):男性为45~125U/L;女性20~49岁为30~100U/L,50~79岁为50~135U/L。
(12)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男性为11~50U/L,女性为7~32U/L。
(13)胆碱酯酶(ChE):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80000~120000U/L,假性胆碱酯酶(PChE)为30000~80000U/L。
2、肾功能
(1)肌酐(Cr):全血Cr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Cr,男性53~106μmol/L,女性为44~97μmol/L。
(2)尿素氮(BUN):成人为3.2~7.1mmol/L;婴儿、儿童为1.8~6.5mmol/L。
(3)尿酸(UA):男性为150~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l/L。
3、空腹血糖(FBG)
正常值为3.9~6.1mmol/L。
4、血脂
(1)甘油三酯(TG):合适水平为0.56~1.7mmol/L,边缘水平为1.7~ 2.3mmol/L。
(2)总胆固醇(TC):合适水平低于5.2mmol/L,边缘水平为5.2 ~ 6.2mmol/L。
(3)高密度脂蛋白(HDL-C):合适水平大于1.4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LDL-C):合适水平低于3.4mmol/L,边缘水平为3.4~4.1mmol/L。
(5)载脂蛋白AⅠ(apoAⅠ):男性为1.25~1.59g/L,女性为1.31~1.59g/L。
(6)载脂蛋白B(apoB):男性为0.80~1.22g/L,女性为0.84~1.30g/L。
(7)载脂蛋白AⅠ∶B(аpoAⅠ/apoВ):1~2。
5、电解质
(1)钾:3.5~5.5mmol/L。
(2)钠:135~145mmol/L。
(3)氯:95~105mmol/L。
(4)钙:总钙为2.25~2.58mmol/L,离子钙为1.10~1.34mmol/L。
(5)磷:0.97 ~1.61mmol/L。
6、心肌酶谱
(1)肌酸激酶(CK):男性为50~310U/L,女性为40~200U/L。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小于5%。
(3)乳酸脱氢酶(LD):120~250U/L。
(4)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90~182U/L。
注:以上仅供参考,具体项目及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因医院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肝功能
(1)TP
①升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可能是由于剧烈运动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结核病、疟疾等疾病。
②降低可能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等导致蛋白丢失过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血清水分增加引起的。
(2)ALB
①升高可能是由于饮水量不足、高蛋白饮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脱水、休克等原因引起的。
②降低的原因同总蛋白一样。
(3)GLB
①升高的原因同总蛋白一样。
②降低主要是因为合成减少,主要见于小于3 岁的婴幼儿、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原发性低球蛋白血症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患者。
(4)A/G
倒置主要是由于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引起的,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5)STB
当STB>17.1μmol/L,但<34.2μmol/L时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而且,可以进一步推断黄疸的病因和类型。
(6)CB
可根据CB与STB比值,帮助鉴别黄疸类型。比如,CB/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梗阻性黄疸。CB测定可能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疸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表现为CB增加,而STB正常。
(7)ALT和AST
①肝脏疾病:比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但ALT升高更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时可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若AST/ALT>1,则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此外,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也可能导致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②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生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新的梗死发生。
③其他:如胆汁淤积、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梗死、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导致转氨酶轻度升高。
(8)ALP
①升高可能是由于骨生长、妊娠、高脂饮食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提示胰头癌、胆道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炎、肝硬化、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营养不良、严重贫血、重金属中毒、胃及十二指肠损伤、结肠溃疡等等疾病。
②降低比较少见,主要见于呆小病、ALP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
(9)GGT
升高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也可能提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此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也可导致GGT轻度增高。
(10)ChE
①升高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肥胖、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②降低主要见于有机磷中毒,其中ChE活性低于参考值下限的50%~70%为轻度中毒;30%~50%为中度中毒;<30%为重度中毒。此外,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营养不良、恶性贫血、口服雌激素或避孕药等,也可导致ChE降低。
2、肾功能
(1)Cr
①升高常见于器质性肾衰竭、食物中毒等。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其数值可以反映肾损伤的程度;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常用作病变的分期指标。
②降低可能是由于消瘦、年老、肌肉萎缩等引起的。
(2)BUN
①升高常见于急性失血、休克、脱水、心衰、肾动脉狭窄等肾前疾病,以及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肾后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挤压综合征等也会引起尿素氮升高。
②降低可能表示蛋白质摄入不足、肝功能衰竭或大量输液导致的血液稀释。
(3)UA
①升高提示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早期病变或痛风。长期禁食、慢性铅中毒等情况也可能使其数值偏高。
②降低可能提示饮食中嘌呤摄入不足、肝功能衰竭或使用降尿酸药物。
3、FBG
(1)当FBG升高为6.2~6.9mmol/L时,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当FBG≥ 7.0mmol/L时称为高糖血症。其中,FBG为7.0-8.4mmol/L属于轻度增高,FBG为8.4-10.1mmol/L属于中度增高,FBG> 10.1mmol/L属于重度增高。这可能是由于情绪激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糖尿病、应激情况、肝脏疾病等导致的。
(2)当FBG降低小于3.9mmol/L时称为血糖减低,FBG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糖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饥饿、长期剧烈运动、应用降糖药、生长激素缺乏、严重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4、血脂
(1)TG
①升高超过2.3mmol/L,见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管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脂饮食、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
②降低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2)TC
①升高超过6.2mmol/L,可视为血脂增高,见于胆管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老年性白内障、牛皮癣、长期食用高脂食品、精神紧张、肥胖症等。
②降低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脂肪痢、肺结核、肝硬化、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3)HDL-C
①升高超过1.4mmol/L,见于原发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接受雌激素或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治疗。
②降低于1.04mmol/L,见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急性或慢性肝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营养不良、肥胖、长期吸烟等,是冠心病的危险指标。
(4)LDL-C
①升高超过4.1mmol/L,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②降低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5)apoAⅠ
①apoAⅠ可以直接反映HDL水平,同样可以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其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升高可能是由于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等原因引起的。
②降低常见于家族性apoAⅠ缺乏症、家族性α脂蛋白缺乏症、家族性LCAT缺乏症、家族性低HDL血症等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和脑血管病等。
(6)apoB
①apoB可直接反映LDL水平,因此其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此外,高β-载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和肾衰竭等疾病也可能导致apoB增高。
②降低见于低β-脂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apoB缺乏症、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营养不良等。
(7)аpoAⅠ/apoВ
аpoAⅠ/apoВ的比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也可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疾病而减低,而且比值<1对诊断冠心病的危险性较血清TC、TG、HDL、LDL更有价值,其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80%。
5、电解质
(1)钾
①升高超过5.5mmol/L时,称为高钾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高钾饮食、长期应用保钾利尿剂、输入库存血过多、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缺氧、严重溶血等原因引起的。
②降低小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其中,血钾为3.0~3.5mmol/L者为轻度低钾血症;血钾为2.5~3.0mmol/L者为中度低钾血症;血钾<2.5mmol/L为重度低钾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肠瘘、肾小管酸中毒、碱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2)钠
①升高超过145mmo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这可能是由于进食过量钠盐、大量出汗、烧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原因引起的。
②降低小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低钠饮食、不恰当的输液、反复腹泻、大量应用利尿剂、慢性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原因引起的。
(3)钙
①总钙升高超过2.58mmol/L时为高钙血症,这可能是由于大量应用维生素D、饮用大量牛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期等原因引起的。
②总钙降低小于2.25mmol/L时称为低钙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低钙饮食、妊娠后期补钙不足、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衰竭、肾性佝偻病、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
(4)氯
①升高超过105mmol/L为高氯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静脉补充大量的NaCl等溶液、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呼吸性碱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②降低低于95mmol/L为低氯血症,这可能是由于饥饿、营养不良、低盐治疗、严重呕吐、慢性肾衰竭、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等原因引起的。
(5)磷
①升高可能是由于摄入过多维生素D、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多发性骨髓瘤、Addison病、急性重型肝炎等原因引起的。
②降低可能是由于饥饿、吸收不良、活性维生素 D 缺乏、长期应用含铅制剂、大量呕吐、过度换气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引起的。
6、心肌酶谱
(1)CK
①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发病3~8小时期间,CK水平明显增高,在10~36小时达峰值,在3~4天恢复正常,如果在心肌梗死病程中,CK再次升高,提示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②其他:如手术、溶栓治疗、心肌炎、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原因,也可导致CK增高。
(2)CK-MB
①心肌梗死:CK-MB对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总CK,其阳性检出率达100%,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通常在心肌梗死发病的3~8小时开始升高,在9~30小时达峰值,在48~72小时恢复正常。
②其他:如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骨骼肌疾病等,也可导致CK-MB增高。
(3)LD
①心肌梗死:LDH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差。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在心肌梗死发病8~18小时后开始升高,24~72小时达峰值,并能持续升高达6~10天。
②其他: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恶性肿瘤、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休克、肾脏病等,也可导致LDH增高。
(4)α-HBDH
①心肌梗死: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有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心肌梗死发病12-18小时后开始升高,2-3天达高峰,持续7-20天后恢复正常。
②肝脏疾病:虽然肝脏疾病也可引起α-HBDH水平升高,但不如心脏疾病明显,临床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③其他:如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畸胎瘤等,也可导致α-HBDH升高。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