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收集患者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检测其中蛋白质含量的定量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肾脏器质性损伤,诊断相关疾病并判断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类别

实验室检查

英文名称

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

其他名称

尿蛋白定量

参考价格

一般情况下,检查的费用在80元左右,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可能有差异。

是否医保

具体请咨询当地医院,通常情况下,住院可报销,门诊不一定。

科室

泌尿外科、肾内科

所属项目

尿生化检查

相关指标

尿蛋白量

相关疾病

急性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关症状

咽喉疼痛、水肿、尿痛、血尿、蛋白尿、排尿困难、腰背痛、发热

概述

简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收集患者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检测其中蛋白质含量的定量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主要用于早期发现肾脏器质性损伤,诊断相关疾病并判断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检查目的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能够有效阻止相对分子质量在4万以上的蛋白质通过。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万的蛋白质能够通过滤过膜,但又可被近曲小管重吸收。所以,健康成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蛋白质极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以准确反映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从而诊断肾脏相关的器质性疾病。

适应证

1、出现少尿、多尿、泡沫尿、血尿等泌尿系统异常症状的患者,可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了解肾脏功能,诊断或排查肾脏疾病。

2、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监测肾脏功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3、已确诊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情况。

风险提示

禁用人群

暂无禁用人群,具体以医生医嘱为准。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准备

1、提前预约检查项目。

2、不需要空腹,患者在检查前和整个检查期间都可以保持正常饮食,但应注意不要一次性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

3、检查期间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4、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正在服用药物,并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暂时停药。

5、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避免经血污染尿液。

6、检查前应和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整个检查的过程、操作、收集要求等。

是否空腹

无需空腹。

检查过程

标本类型

尿液

采集方法

由患者经医护人员指导后,自行在家收集24小时尿液。

检查部位

该检查的检查部位为泌尿道。

是否麻醉

不需要麻醉。

疼痛感

无疼痛感。

检查方法

1、医护人员会向患者提供专门的收集容器,并告知患者收集尿液的时间范围,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2、在开始收集尿液之前,记录第一次排尿的时间,并不要将这部分尿液收集到容器中。

3、在第一次排尿后开始计时,接下来的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都需要收集到指定的容器中。直到24小时结束,无论是否有尿意,都要排空膀胱,收集该部分尿液。

4、记录收集结束的确切时间,并将容器密封好。

5、及时将尿液样本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测。

检查耗时

每次收集尿液一般需要1~3分钟,整个检查的收集过程需要持续24小时。

检中注意

1、每次排尿前,尽量保持外阴清洁。

2、要收集全部尿液,保证尿量的准确性,避免漏采或混入其他物质。

3、在收集的24小时内,应保持正常饮食,不要特意多喝水。

4、为防止尿液腐败和被环境细菌污染,可在收集的尿液中滴入甲醛。

5、收集尿液时避免接触容器内壁,保持收集容器的清洁。将容器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

6、收集完全部尿液后,尽快送检至医院或实验室进行分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出报告时间

各医院出报告时间差异较大,一般在送检后2~3小时可出结果,当天就可取报告。

检查后注意

1、完成检查后,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果有多尿、少尿、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2、注意检查结果的出具时间,及时去取检查报告,并带着检查结果就医。

结果解读

正常参考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参考范围通常为0~150mg/24小时。

异常分析

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24小时,称为蛋白尿,包括生理性蛋白尿,以及各种肾脏和肾脏以外的疾病所致的病理性蛋白尿,根据蛋白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以及假性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劳累、受寒、发热、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都可导致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出现暂时性蛋白尿。定量不超过500mg/24小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自然恢复。

2、肾小球性蛋白尿:尿中标志性蛋白包括清蛋白或抗凝血酶、转铁蛋白、前清蛋白、IgG、IgA、IgM 和补体C3等,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导致大分子蛋白进入尿液中。常见于急性肾炎、肾缺血和糖尿病肾病。

3、肾小管性蛋白尿:尿中标志性蛋白包括α1-MG、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β-NAG等,主要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导致分子量相对较小的蛋白质进入尿液。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重金属中毒、药物损害和肾移植术后。

4、混合性蛋白尿:尿中蛋白包括清蛋白、α1-MG、总蛋白等,与肾小管、肾小球功能损害都有关。常见于糖尿病肾病后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溢出性蛋白尿:尿中蛋白主要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本-周蛋白,是血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超过肾脏代谢能力,从而导致尿中蛋白质升高的情况。常见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挤压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

6、组织性蛋白尿:尿中标志性蛋白为Tamm-Horsfall蛋白,常见于肾小管受炎症或药物刺激。

7、假性蛋白尿:主要为血液、脓液等混入尿液内,导致尿中蛋白质量升高,但尿液本身无异常。常见于肾脏以下的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等。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