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尿沉渣

尿沉渣检查是分析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方法。它通过离心沉淀尿液,观察其沉淀物来评估泌尿系统健康。其原理在于不同成分在尿液中的沉降速度和形态各异,可借此分离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检查旨在发现尿路感染、肾脏病变、结石形成等异常情况。常用于体检、疾病筛查及治疗效果评估。

类别

实验室检查

其他名称

尿液有形成分

参考价格

根据地区、医院规模、医院类型等因素的不同,收费价格也不完全一致,一般价格在25元左右。

是否医保

该检查及检查过程中的部分药品、耗材等,一般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具体以当地医疗机构标准为主。

科室

泌尿外科、肾内科

所属项目

尿常规

相关指标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

相关疾病

肾盂肾炎、肾结石、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

相关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发热

概述

简介

尿沉渣检查是分析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方法。它通过离心沉淀尿液,观察其沉淀物来评估泌尿系统健康。其原理在于不同成分在尿液中的沉降速度和形态各异,可借此分离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检查旨在发现尿路感染、肾脏病变、结石形成等异常情况。常用于体检、疾病筛查及治疗效果评估。

检查目的

尿沉渣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肾脏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的常规方法。它主要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和细菌等,来反映泌尿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这一检查在临床上多用于辅助诊断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肾脏病变等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并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

适应证

1、健康体检者。

2、泌尿系统疾病者。

风险提示

禁用人群

暂无禁用人群,具体以医生医嘱为准。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应保持清淡,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2、检查当天的饮水量应与平时保持一致,避免过度饮水导致尿液稀释,影响检查结果。

3、检查前一天晚上及当天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对尿中有形成分的影响。

4、一般选择晨尿作为检查样本,检查当天直到检查前都不要排尿。

5、检查前需要清洗外阴,特别是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以减少分泌物或细菌对尿液样本的污染。

6、检查当天应穿着宽松易脱的衣物,以便于在需要时迅速进行尿液采集。

7、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检查。

是否空腹

无需空腹。

检查过程

标本类型

尿液

采集方法

一般是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行留取尿液。

检查部位

尿沉渣的检查部位为泌尿道。

是否麻醉

不需要麻醉。

疼痛感

一般不会有疼痛感。

检查方法

1、准备工作

准备好一次性尿杯。采集尿液标本前,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先用肥皂洗手,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减少污染。患者携带尿杯进入卫生间,准备排尿。

2、留取尿液

在排尿过程中,患者应在开始排尿几秒钟后收集尿液,即弃去可能受到尿道口细菌或分泌物的前段尿,留取中段尿。收集10ml左右的尿液即可。

3、密封和送检

尿液收集完毕后,患者需立即将尿杯盖好,以防止尿液挥发或污染。随后,患者需将密封好的尿液样本及时送至医院指定的检验窗口或地点进行送检。

4、医生镜检

先将尿液样本倒入刻度离心管中,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会沉淀到离心管底部形成尿沉渣。然后医生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镜检观察,记录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数量和形态。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得出检查结果。

检查耗时

收集尿液一般需要3~5分钟。

检中注意

1、患者应听从医护人员的指示,按要求做好检查前的清洁、准备工作,了解整体检查流程。如有疑问,应及时提出。

2、收集尿液过程中,患者应保证收集容器的清洁,避免接触容器内壁,防止样本受到污染。

3、使用医院提供的专用容器,不建议自行在家收集尿液后送诊。

4、建议采集中段尿液,即在开始排尿几秒钟后收集尿液。这有助于减少尿道口细菌对样本的污染。

5、收集尿液后尽快交给医护人员,不要耽误时间。如果尿液样本放置时间过久,不仅会增加环境污染可能,尿液中许多成分也会发生反应,均可影响检查结果。

出报告时间

各医院出报告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检查后2小时内即可出结果,患者当天可以拿到检查报告,具体时间应以就诊医院的具体情况为准。

检查后注意

1、检查后应关注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尿液颜色明显变化、少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

2、注意检查结果的出具时间,及时去取报告,若存在指标异常,也需要及时就医。

结果解读

正常参考

正常情况下,尿沉渣检查中红细胞为0~3个/HPF,白细胞为0~5个/HPF,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无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透明管型、少量结晶,无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

异常分析

1、红细胞增多

(1)均一性红细胞:尿沉渣中红细胞超过3个/HPF,即为血尿。其中红细胞大小正常一致,细胞膜完整,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偶见影形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说明是肾小球以外部位的泌尿系统的出血,如尿路结石、损伤、出血性膀胱炎、血友病、剧烈活动等。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中出现异常形态、大小的红细胞(>30%),比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影性红细胞等。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病综合征,此时多伴有蛋白尿和管型。

2、白细胞增多

如果尿液白细胞数量增多,超过5个/HPF,称为镜下脓尿。白细胞数量增多主要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移植排斥反应、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新月形肾小球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等。

3、上皮细胞增多

(1)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提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小管坏死性患者。慢性肾炎、肾梗死的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较多的脂肪颗粒,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覆盖移行上皮的相应部位病变,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由于炎症刺激,移行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并进入尿液中。

(3)鳞状上皮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尿道炎病人,并伴有白细胞或脓细胞数量增多。

4、异常管型

(1)透明管型:基本呈规则圆柱体状,质地菲薄、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但也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健康人尿液中偶尔可见到透明管型,增多则见于肾实质性病变。

(2)红细胞管型:红细胞堆积量占整个管型1/3以上可被称作红细胞管型,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3)白细胞管型:白细胞堆积量占整个管型1/3以上可被称作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据。

(4)上皮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管有活动性病变。这种情况可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常与颗粒、透明或红、白细胞管型并存。

(5)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6)蜡样管型:出现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等。

(7)脂肪管型:脂肪滴堆积于管型内,多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5、病理性结晶

(1)胆红素结晶:为黄红色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主要病因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硬化、肝癌、急性肝坏死等。这些疾病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需要从尿中排泄的胆红素也随之增多,形成胆红素结晶。

(2)胱氨酸结晶:为无色的片状六边形,常重叠排列。主要病因为肾结石或膀胱结石。

(3)亮氨酸结晶和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为黄褐色小球状,酪氨酸结晶为略黑色,细针状,呈束状或羽毛状排列。亮氨酸结晶和酪氨酸结晶主要见于急性磷中毒、氯仿中毒、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在这些疾病或中毒状态下,肝脏无法正常代谢亮氨酸和酪氨酸等氨基酸,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并最终以结晶形式随尿液排出。

(4)胆固醇结晶:为无色缺角的方形薄片状,主要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淀粉样变性或脂肪变性。

(5)磺胺嘧啶结晶和磺胺甲噁唑结晶:磺胺嘧啶结晶为棕黄色不对称秸束状或球状,磺胺甲噁唑结晶为无色透明的长方形六面体。这两种结晶伴红细胞出现,提示药物性损伤。

6、病原微生物

(1)细菌:当标本采集过程中尿液被污染时,可检出少量细菌。如按无菌要求采集的尿液标本,见到较多量的细菌,同时见到大量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及红细胞,多提示尿路感染。

(2)真菌:多为白假丝酵母菌,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女性的真菌性阴道炎。

(3)寄生虫:尿液中的寄生虫及虫卵多为标本污染所致。如阴道毛滴虫多来自于女性阴道分泌物,乳糜尿中可检查出微丝蚴。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