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也被称为身体质量指数或体质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BMI = 体重(kg)/ 身高(m)2。
类别
英文名称
其他名称
参考价格
是否医保
科室
相关指标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概述
体重指数,也被称为身体质量指数或体质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BMI = 体重(kg)/ 身高(m)2。
体重指数的检查目的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评估是否存在健康风险。
体重指数主要适用于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风险提示
特殊人群,如高强度运动员、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身体虚弱者和长期不活动的老人则不适用。
检查前准备
1、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挂号,并按时到门诊进行检查。
2、检查前应保持空腹状态,并排空膀胱和肠道,以确保体重数据的准确性。
3、穿着轻便、舒适的衣服,避免穿着厚重或带有金属装饰的衣物,以减少对体重指数测量的干扰。
需要空腹。
检查过程
无
由医护人员操作。
体重指数检查无特定检查部位。
不需要麻醉。
一般不会有疼痛感。
1、测量体重:医生会要求被检者站在体重计上,双脚平稳地放置于秤面上,确保身体保持平衡。待体重计显示稳定后,医生将记录下体重数值,单位为千克(kg)。
2、测量身高:使用身高测量尺时,医生会指示被检者脱鞋后,背对测量尺站立,保持头部正直,眼睛平视前方。随后,测量者会轻轻将测量尺的滑块下压至被检者头顶,记录下身高数值,单位为米(m)。
3、计算BMI:根据体重和身高的测量值,使用BMI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m)2。进行计算后,就可以得到BMI值。
该检查操作较简单,一般只需要数分钟。
1、体重测量的正确姿势:全身重心分布均匀,两脚平行站立在体重秤上,避免晃动。
2、身高测量的正确姿势:需要脱去鞋袜和帽子,背靠身高计立柱或墙壁,确保头、肩胛间、臀部及脚后跟都尽量贴在同一条直线上面,同时保持两眼平视,两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脚尖分开约45度角。
各医院出报告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检查后即可出结果,当天即可取报告。
检查后注意
检查后如果结果异常,可能需要遵循医嘱做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结果解读
体重指数正常参考范围为18.5-23.9kg/m2。
体重指数处于24.0-27.9kg/m²之间,提示为超重;体重指数≥28kg/m²,提示为肥胖。体重指数升高通常是由于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导致的。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等,导致热量摄入超过身体所需,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引起体重指数升高。
2、运动因素:缺乏运动或运动量过少,身体消耗的热量减少,导致热量积累转化为脂肪,体重指数随之升高。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引起体重增加,从而导致体重指数升高。
4、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这可能导致脂肪在躯干部位堆积,形成向心性肥胖,从而引起体重指数升高。
5、其他:垂体性肥胖、下丘脑性肥胖、间脑性肥胖等也可能导致体重指数升高。
体重指数低于18.5kg/m²,提示为低体重,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恶性肿瘤等导致的。
1、饮食不均衡:偏食、挑食或过度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对体重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重指数降低。
2、慢性胃炎:本病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胃的消化功能。长期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从而引起体重下降,体重指数降低。
3、慢性肠炎:本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本病还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进一步加剧营养物质的流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体重下降,体重指数降低。
4、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有此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的逐渐减轻,体重指数也相应地呈现下降趋势。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特别提示
对于受检者而言,由于检查报告内容均为医学专用术语,所以在拿到检查报告单之后,应当及时咨询开单医生。之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解读报告单内容,是由于报告单内容均为专业术语,而患者本身不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如果自行解读理解错误,会加重心理负担,引起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