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汤

金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四圣心源》卷四。具有降胃利胆,镇惊安神之功效。主治惊悸。
名称
出处
功用
主治
歌诀
金鼎汤方治神惊,桂枝半夏草茯苓;龙骨牡蛎白芍药,惊悸得安神可宁。
组成
甘草、龙骨各二钱,茯苓、半夏、桂枝、芍药、牡蛎各三钱。
用法用量
煎大半杯,温服。
功用
降胃利胆,镇惊安神。
主治
惊悸。
方义
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
加减化裁
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澌寒。此阴邪已盛,缓用附子,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后以温燥之药熬膏贴之。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医学摘粹》:“神藏于心,而交子肾,则神清而不摇。若神不交精,乃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甲木降而固水,戊土降而收金,金水秘藏,阴气收敛,阳神静谧,故不摇荡。一自胃湿不降,火失封蛰之性,是以上炎而生烦扰。法宜降土清木敛相火而固其根,则神自不摇矣。以金鼎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