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情绪性饥饿。
通常出现生理饥饿的人群,虽然感觉饥饿,但可作出明智选择,用健康的美食来满足饥饿感。而情绪性饥饿,常指压力爆发时,突如其来的进食欲望。此种情况下的进食,并非是满足胃肠需求,而是为了满足个人感受,即情绪化进食。
偶尔通过食物作为提神奖励,或者庆祝方式,不一定会带来不良影响。但当饮食行为,由情绪控制而非生理性饥饿感来控制时,则可能会陷入不健康的循环,而真正的情绪问题和体重问题,却无法得到解决。
虽然正常人均会存在带着情绪进食的行为,但消极情绪更能增加进食的欲望。所以,当发生食物和情绪纠结时,建议首先安抚好自我的情绪,然后从管理生活入手,学会正确选择食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肥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