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心动过缓有遗传性吗

心动过缓在某些情况下是与遗传相关的,但并非所有心动过缓都具有遗传性。心动过缓可以分为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两大类。

1、不具有遗传性的情况:窦房结功能障碍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其中内源性的原因与窦房结及其周围心房肌组织的增龄性、进展性和退行性纤维化相关。这种纤维化导致心率及窦房结恢复时间的延缓,是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此外,尚有外源性的病因,包括心肌缺血、梗死、浸润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外科创伤、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效应和神经肌肉疾病等,也会影响窦房结功能,导致心动过缓的临床症状。这些因素均与遗传无关,因此在此类情况下,心动过缓的出现并不具有遗传性。

2、可能具有遗传性的情况: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原因更为常见,包括退行性改变、感染、炎症、缺血、医源性原因、迷走神经的过度激活以及内环境紊乱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神经肌肉性疾病,例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是与遗传性相关的。此外,某些线粒体遗传性疾病,如Kearns-Sayre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心脏传导阻滞。

综上所述,心动过缓既有与遗传相关的情况,也有非遗传性的情况。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心血管内科,让医生评估其是否具有遗传性,并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发布时间:2024-10-27 08:11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