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心脏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往往与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药物作用、心脏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其危害主要包括引起不适症状、降低生活质量、危害人体健康等。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1、生活习惯:如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吸烟、饮酒、喝过量的浓茶或浓咖啡等不良习惯,都可能会使心脏过度兴奋,进而导致早搏的发生。
  • 2、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或突然而强烈的刺激,都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心脏功能,从而导致心脏早搏的发生。
  • 3、药物作用:服用兴奋剂、某些心血管药物、甲状腺药物等,都可能会改变心脏的电生理环境,进而引起心脏发生早搏。
  • 4、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疾病,都会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心脏出现早搏。
  • 5、其他:发热、剧烈呕吐、腹泻、严重外伤等全身疾病,往往会影响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而引起早搏。

二、危害。

  • 1、引起不适症状:心脏发生早搏时,往往会引起心慌、胸闷、气短、疲劳、头晕等不适症状。
  • 2、降低生活质量:经常发生早搏者,可能会伴有体力及运动耐力下降,进而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 3、危害人体健康:对于长期心脏早搏者,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增加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对于由心脏疾病所致早搏,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

综上所述,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量的咖啡因或酒精摄入、不吸烟、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有利于预防早搏的发生。如果频繁出现心慌、胸闷、气促等症状,或在体检中发现频发早搏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内科或急诊科就诊,完善血常规、心肌酶谱、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开展治疗,从而控制早搏的发生和进展。

发布时间:2024-12-04 13:05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