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即活体组织切片检查,是指通过切除、钳夹、搔刮、粗针穿刺等手术或特殊设备从人体活体上取下一小块组织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验。活检常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必要时需借助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检测等辅助技术,做出病理诊断。
1、检查原理: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微观组织形态学变化,固定后能保持病变的原貌。临床用多种手术方法从活体获取病变组织,常规经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过程制做成玻片,也可术中新鲜组织快速冷冻制片。病理医师通常用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必要时需借助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检测等辅助技术,出具病理学诊断报告。
2、分类:主要根据取材部位和检查组织来源分类,比如肝脏穿刺活检、睾丸活检、肠息肉活检等。
3、临床意义:活检的主要目的是诊断,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通过活检,医生可以确定组织或器官的病变性质,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恶性肿瘤,还可以进行分级和分期。此外,活检还可以用于检查疾病的进程,对已知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及研究疾病的病理过程。
4、临床应用:由于活检是有创性检查,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且检查所需时间较长,所以不作为常规检查,正常人不需要定期活检。只有在通过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明确有病变存在且需要了解病变的确切性质,才会进行活检,比如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或是突然增大的肺结节、长期存在的息肉、溃疡等可疑癌变组织。
总的来说,活检是一种有效且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它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最佳的治疗决策。不过,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因此,是否需要进行活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疾病特性,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