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出现坏疽后是否一定要截肢,主要与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局部感染程度、局部血供情况、患者的全身情况等方面有关。
1、如果坏疽的范围较小,如脚趾、手指等部位出现坏疽,一般不用截肢。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蚕食或鲸吞等方法,清除发生坏疽的脚趾或手指。
2、如果坏疽局部的血供已经改善,则可以小范围截肢。例如,当脚趾发生坏疽后,如果脚趾根部的血供比较良好,且创面有较多的渗血、创面上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良好,则可以在清除坏死组织后,进行小范围的截肢,并对创面进行皮瓣缝合。
3、如果坏疽局部感染非常严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脓肿,且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脓毒症表现,或者有糖尿病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等情况,此时的治疗原则,就是先保患者的生命,再保患者的肢体,以防因小失大。
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他汀等降脂药,从而有利于纠正肢体缺血,或者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此外,如果患者的足部、小腿等部位出现溃疡,也可以在中医、西医的配合下,进行化腐清创治疗。医生会先充分清除坏死组织,再充分引流局部的脓液,随后会应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促使伤口愈合的药物,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的溃疡都可以愈合。
.2f2b330.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