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的类型主要是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1、干性坏疽。干性坏疽主要发生在四肢末端,比如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的患者,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回流通畅,所以坏死组织的水分含量比较少,再加上体表水分容易蒸发,就会使病变部位缺血后出现干燥、皱缩。此外,坏死组织经腐败菌分解产生硫化物,并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相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黑色,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坏死组织比较干燥,腐败菌感染一般就比较轻,预后相对较好。
2、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常发生在肢体或者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比如肠道、子宫、肺等。由于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坏死组织的水分较多,且这些器官和外界相通,可伴有腐败菌感染,从而导致局部肿胀,呈蓝绿色、黑褐色或者乌黑色。而且腐败菌可以分解蛋白,产生吲哚、粪臭素等,就会出现恶臭气味。由于病变发展比较快,炎症比较弥漫,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楚,同时坏死组织腐败后,所产生的毒性产物被血液循环吸收,患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比如发热、乏力、神昏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长期湿性坏疽主要有肢体湿性坏疽(糖尿病足感染所致)、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肺坏疽、产后坏疽(子宫内膜炎所致)等。
3、气性坏疽。气性坏疽一般发生在湿性坏疽的基础上,当存在深部肌肉或者软组织的开放性创伤,且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细胞会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有气泡,呈蜂窝状,按压后可有捻发音。由于病变发展比较快,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气性坏疽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必须特别重视,要充分切开引流,并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免造成重度脓毒血症,导致患者死亡。
.2f2b330.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