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粪便量增加(>200g/d)、类质稀薄(含水量>80%),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的情况,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可能提示肠道感染、食物中毒、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疾病等多种异常情况,并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因此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持续存在,则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严重损害机体健康。
英文名称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1、根据发病缓急和病程不同,临床上常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类型。
(1)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4周。
(2)慢性腹泻: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超过2个月。
2、根据腹泻发生的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和吸收不良性腹泻。
(1)分泌性腹泻:是指由于肠黏膜受到刺激导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所引起的腹泻。该种腹泻具有几个特点,即粪便多为稀水便,无脓血,粪便量>1L/d(最多可达10L/d以上),镜检偶见红白细胞,肠黏膜基本无损伤;禁食48小时后粪便量仍>500ml/d;粪便渗透压差一般<50mmol/L;粪便多为中性或碱性(pH≥7);腹痛和发热一般较轻。
(2)渗透性腹泻:是指由于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的腹泻。该种腹泻具有几个特点,即粪便多呈水样,无脓血,常含大量未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粪便量一般<1L/d;禁食48小时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粪便渗透压差>125mmol/L;粪便酸度增高,pH在5左右。
(3)渗出性腹泻(炎症性腹泻):是指于肠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炎症、溃疡等病变的破坏而大量渗出引起的腹泻。该种腹泻具有几个特点,即粪便多含黏液和脓血,镜检可见较多红白细胞,有时可见病原体;腹泻和全身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黏膜受损程度。
(4)动力性腹泻:是指由于肠蠕动过快,使肠内容物过快的通过肠腔,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与吸收,导致水电解质吸收减弱而引起的腹泻。该种腹泻具有几个特点,即粪便不成形或水样,无渗出物,无脓血,肠黏膜正常;常伴肠鸣音亢进;腹泻前常有腹痛。
(5)吸收不良性腹泻:是指由于肠黏膜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腹泻。
1、急性腹泻
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患者常有不洁饮食史,一般在进食后24小时内发病,每天排便数次甚至数十次,多呈糊状或水样便,少数为脓血便。此外,患者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
2、慢性腹泻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主要表现为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也可带黏液、脓血。此外,患者可伴有里急后重、消瘦、腹部包块、关节痛等表现。
1、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不及时补充,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包括低钠、低钾等。
2、营养吸收障碍
腹泻时,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比如消化酶分泌减少、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缩短等,导致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从而造成营养吸收障碍。
原因
腹泻可为多种原因所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某些药物、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胰腺疾病、肝胆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功能紊乱等。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常见的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此外,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缺血性肠病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抗生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等,均可能导致急性腹泻。
(2)急性食物中毒:食用毒蕈、桐油、河豚、鱼胆,以及化学药物如砷、磷、铅、汞等,均可能导致急性腹泻。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4)应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
(5)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甲状腺危象等。
(6)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2、慢性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肠道感染,如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鞭毛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多发性息肉、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肠道肿瘤,如结肠绒毛状腺瘤、肠道恶性肿瘤;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等。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及糖尿病性肠病等。
(3)其他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等。
(4)神经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5)应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考来烯胺、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
急性感染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缺血性肠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急性食物中毒、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甲状腺危象、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鞭毛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结肠多发性息肉、吸收不良综合征、结肠绒毛状腺瘤、肠道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糖尿病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就医
1、腹泻患者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极度口渴、口唇干裂、眼窝深陷、尿量显著减少等;
2、腹泻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或者烦躁不安等意识改变;
3、腹泻患者伴有严重的腹痛和腹胀;
4、腹泻患者出现严重的便血或呕吐;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需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1、长期或反复出现腹泻;
2、伴有里急后重;
3、伴有发热、消瘦、腹部包块;
4、伴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若症状比较严重,则应到急诊科就诊。
2、若症状比较平稳,则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检查,最好穿宽松衣物。
3、若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血生化、胃镜等,则需遵医嘱禁食。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腹泻的?
2、您平均每天大便几次?
3、您的大便是什么样子的?便中带血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除了腹泻外,您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患有胃肠道方面的疾病吗?
9、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0、最近有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吗?
11、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腹泻?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便常规、粪便培养、血常规、血生化、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血胃肠激素或多肽测定、腹部X线、腹部超声、腹部CT、组织病理学检查、胃肠镜等检查,以确定病因。
1、一般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眼窝是否凹陷、皮肤弹性是否降低、口唇是否干燥等,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脱水。
2、腹部检查
医生会观察腹部外形是否膨隆或凹陷,然后通过触诊确定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包块等,还会通过听诊了解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3、直肠指诊
该检查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物、炎症、狭窄或直肠周围脓肿等病变,从而初步判断腹泻是否由直肠局部病变所引起。
1、便常规
该检查不仅可观察到粪便的外观,还可确定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脂肪滴等成分,同时还会检测粪便的潜血情况,从而初步判断腹泻的原因。
2、粪便培养
医生可以将粪便标本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致病细菌、真菌或病毒生长。该检查能够明确腹泻是否由特定的病原体感染所致,并且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血常规
该检查可了解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水平,从而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贫血、出血等问题。
4、血生化
该检查可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以及电解质等情况。
5、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包括3天粪便脂肪测定、右旋木糖试验、胆汁酸呼气试验等项目,可以评估小肠的吸收能力,从而判断腹泻是否由于小肠吸收不良所引起。
6、血胃肠激素或多肽测定
该检查对于诊断和鉴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有重要价值。
1、腹部X线
该检查不仅可以观察到腹部脏器的大致轮廓、位置以及肠道内气体和液体的分布情况,还能根据需要进行胃肠道造影,进而显示胃肠道病变、肠道动力状态等,帮助判断引起腹泻的原因。
2、腹部超声
该检查可以观察到腹腔脏器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有无肿物、积液等情况,从而帮助判断引起腹泻的原因。
3、腹部CT
该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腹部脏器的细节、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发现一些较小的肿物或病变,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必要时,医生会通过内镜活检或手术获取肠道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炎症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肠黏膜萎缩等情况,从而明确诊断腹泻的病因。
胃肠镜检查是胃镜检查和肠镜检查的合称。检查时,医生会将内镜由口腔或者肛门送入胃肠道,详细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肠和结肠等部位的黏膜颜色、质地、光滑度、蠕动功能以及有无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从而帮助诊断消化道疾病,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治疗操作。
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咨询,患者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粪质稀薄、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等症状,并结合体格检查、便常规、粪便培养、血常规、血生化、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血胃肠激素或多肽测定、腹部X线、腹部超声、腹部CT、组织病理学检查、胃肠镜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将急性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钩虫病等几种常见的引起腹泻的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感染性肠炎
常在不洁饮食后突然出现腹泻,常伴有腹痛,疼痛性质多为绞痛或胀痛,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全身症状。粪便培养检查可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患者除了腹泻外,还常伴有腹痛和体质量下降,其他重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发热、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反复瘘管形成、肛周脓肿等。此外,患者还可伴有外周或中轴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阿弗他样溃疡等肠外表现。典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见肠壁增厚、肠黏膜强化伴肠壁分层改变、肠系膜血管增多伴扩张扭曲呈“梳样征”、肠系膜脂肪爬行等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透壁性、节段性分布的慢性炎症,相应肠壁的上皮及间质结构改变、小肉芽肿形成等。
3、钩虫病
钩虫病由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腹泻一般在感染后1~2个月出现,并常伴有上腹隐痛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等症状。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表现,轻者可出现头昏、乏力、易疲倦、劳动时易感心慌等,重者可表现为表情淡漠、脸色蜡黄、心力衰竭等。粪便检查可以发现钩虫卵,这是确诊的关键。
治疗
腹泻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引起腹泻的病因以及个体情况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补液、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1、急性感染性肠炎
患者一般在经过补液、饮食控制与充分的休息后,可逐渐恢复。而且,患者可通过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复方苯乙哌啶等药物,来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频率。此外,对于细菌以及寄生虫感染引起者,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自身免疫力较差,则还可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治疗以诱导疾病缓解、维持缓解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以及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如果合并感染或存在肛周复杂瘘管,则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内科治疗无效者,则可酌情考虑手术治疗。
3、钩虫病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纠正贫血,常需补充铁剂,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同时,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
1、遵医嘱口服补液盐,或者通过静脉途径快速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钾等,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蒸土豆等。避免吃一些高纤维、高脂肪、高糖以及辛辣、油炸、生冷的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3、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帮助身体恢复。
4、勤洗手,尤其是在如厕后和准备食物前,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详见对因治疗。
蒙脱石散、复方苯乙哌啶、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泼尼松、氢化可的松、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如果检查发现腹泻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如结肠多发性息肉、结肠绒毛状腺瘤等,则需要酌情采取手术治疗,以去除病因,从而缓解腹泻的症状。
腹泻归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临床上,中医师会根据患者腹泻的起病情况和证型辨证应用汤药。此外,中成药、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疗法等,也是治疗腹泻的手段。
1、辨证应用汤药
(1)暴泻
①寒湿困脾证:治宜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药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②湿热中阻证:治宜清热燥湿,分利止泻,方药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③食滞肠胃证:治宜消食导滞,和中止泻,方药可用保和丸加减。
(2)久泻
①脾胃虚弱证:治宜健脾益胃,化湿止泻,方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②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可用四神丸加减。
③肝脾不调证:治宜抑肝扶脾,方药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2、中成药
(1)儿泻停颗粒(999):清热燥湿、固肠止泻,用于湿热内蕴型小儿腹泻,症见大便稀薄,或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
(2)参苓白术颗粒: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3)其他:除上述药物外,腹泻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枫蓼肠胃康片、肠舒止泻胶囊、人参健脾丸、参倍固肠胶囊、痛泻宁颗粒等药物。
3、针刺
主穴可选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等。寒湿内盛配关元、水分;湿热伤中配内庭、曲池;食滞胃肠配中脘、建里;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肝气乘脾配肝俞、太冲;肾阳虚衰配肾俞、命门、关元。慢性泄泻配脾俞、足三里;久泻虚陷者配百会。
4、艾灸
多选腹部的任脉俞穴,常用神阙、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属寒湿内盛或脾胃虚弱者,可用隔姜灸、温和灸或温针灸;肾阳虚衰者,可用隔附子饼灸。
5、穴位贴敷
五倍子适量研末,食醋调成膏状敷脐(神阙),伤湿止痛膏固定。2~3日一换,适用于久泻。
6、耳穴
取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采用压丸法。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的品质与疗效。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