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壅肺证

痰热壅肺证,中医病证名。痰热交结,壅积于肺,以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吐痰黄稠,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哮证、失音、胸痛、肺痈等疾病中。西医学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中可见本证。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症状详情
1、哮证
临床表现每以呼吸迫促,喉中有水鸡声,咳嗽痰稠而黄,胸膈满闷等“热哮证”为特点,此由痰热交阻,郁蒸于肺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平喘降逆,方用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2、失音
临床特点为声音重浊不扬,咳痰稠黄咽干而痛,口燥,此由痰热藴伏于肺,阻塞气道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利咽,方用清咽宁肺汤(《统旨方》)。
3、胸痛
临床特点为胸痛咳喘,咯痰黄稠,或见咳血,或咳痰腥臭,烦闷发热,此由肺有痰热,灼伤肺络,气机不畅所致,治宜涤痰泻热,宽胸开结,方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减。
4、肺痈
临床每以壮热汗出,寒战,胸闷作痛,转侧不利,咳嗽气急,咳吐脓痰,其味腥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为特点,此由痰热蕴结,邪毒壅肺,热壅血瘀,蕴结成痈,腐而成脓治宜清热化痰,解毒排脓,方用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病因
表现
治疗
哮喘针刺天突、定喘、内关、列缺,咳嗽加孔最,痰多加丰隆、足三里,胸闷加膻中、气海,多用泻法。
本证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证。若因于痰火壅盛,出现颜面掣动,手足振摇或搐搦,身热,咳嗽多痰,脉洪数,称为痰火痉;若因于痰火上逆,出现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痛,胸脘满闷,呕恶,泛吐痰涎,心烦善怒,面红目赤,称为痰火头痛;若因于痰浊挟火,上蒙清窍,出现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称为痰火眩晕;若因于痰火扰动心神,出现怔忡时作时止,因火而动,称为痰火怔忡等。诸证均可为痰热壅肺之变证,亦可单独发病。临床当视具体病证,或清化热痰以解肺壅,或再辅以镇痉、熄风、安神、降火等法,务期药随证用,适合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