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

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中医病证名。是指中阳虚弱,阴寒犯胃,浊阴上逆,胃失和降致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临床主要症状为呕吐或干呕,或口中时时泛吐清稀涎沫,口淡不渴,头痛以巅顶为甚,手足清冷,大便溏泄,小便清,烦躁,舌淡白或苔薄自润滑,脉弦细而迟。常见于伤寒阳明病、​伤寒厥阴病、伤寒少阴病、呕吐、泄泻、头痛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吴茱萸汤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伤寒阳明病、​伤寒厥阴病、伤寒少阴病、呕吐、泄泻、头痛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伤寒阳明病

伤寒阳明病中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症见以食后即吐为主要表现,可兼口淡不渴,肢倦,舌淡苔白,脉弦细而迟等。治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方用吴茱萸汤(《伤寒论》)化裁。

2、伤寒厥阴病

伤寒厥阴病中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症见干呕,口中时时泛吐清稀或酸冷涎沫,必伴巅顶头痛,或兼眩晕,胸胁满闷,脉多弦迟。治宜温肝散寒,降逆止呕,可用吴茱萸汤(《伤寒论》)。

3、伤寒少阴病

伤寒少阴病中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症见呕吐频繁而剧烈,并伴大便溏泄,肢倦欲寐,手足清冷,烦躁,纳减口淡不渴,舌多淡紫带青,脉弦细而迟或微细。治宜温肝肾散寒,和胃降逆,方亦可用吴茱萸汤(《伤寒论》)或加附子。

4、呕吐

呕吐中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症见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可有胃内容物吐出,或为干呕,或伴泛吐涎沫,常兼巅顶头痛,纳减口淡,胸胁满闷或脘腹疼痛。治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方用吴茱萸汤(《伤寒论》)。

5、泄泻

泄泻中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症见以泄泻、呕吐为主要表现,泄泻多为溏泄,可伴纳减肢倦,手足清冷等。治宜温中散寒,降逆化浊,方用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吴茱萸。

6、头痛

头痛中寒邪犯胃浊阴上逆证症见巅顶疼痛剧烈,甚至头痛如劈,头痛时,可伴发恶心呕吐,四末清冷,甚至肢体拘急,目眩等,平常口中时时泛吐清涎,或发干呕。方用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吴茱萸、姜半夏,去薄荷。

病因

病因
中阳虚弱,阴寒犯胃,浊阴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表现

临床表现
呕吐或干呕,或口中时时泛吐清稀涎沫,口淡不渴,头痛以巅顶为甚,手足清冷,大便溏泄,小便清,烦躁,舌淡白或苔薄自润滑,脉弦细而迟。
症情分析
中焦阳虚,胃气生寒。脾胃同居中土,胃中有寒必影响脾之健运,脾胃不能健运,则受纳无权,故不能食;脾失健运,运化水湿失常,故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阳明中寒、浊阴上逆则呕逆;阴寒内盛,阳不外固,故手足汗出;中阳不能健运,转输失职,而有大便溏。

治疗

治法
降逆和胃,温化中焦
方药
吴茱萸汤。
常用中药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半夏等。
转归预后
本证属阴寒内盛之证,寒性凝滞,又主收引,寒易伤阳,故其在病机演化过程中,每易出现脾阳虚及气脱等兼挟证候。此时临床上除原有的症状之外,四末清冷可发展为四肢逆冷,大便溏泄,日见加甚以至完谷不化,同时兼见面色晦暗,畏寒疲惫,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等。若本证发病严重,呕吐过频过剧,阴阳相争,阳不胜邪,随吐而外越,则可出现阳脱之危候。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