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胸闷

胸闷(chest distress、oppression in chest)是一种主观感受,指患者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闷不舒,可伴有胸痛、心慌、气短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闷在中医学上又称为胸痞、胸满、胸中痞满或胸中窒塞,属于中医“胸痹”、“心衰”、“喘证”、“肺胀”等疾病的范畴,多见于西医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但也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引起的。胸闷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器质性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因此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则应尽快就医诊治,以免严重损害机体健康。

英文名称

chest distress、oppression in chest

其它名称

胸痞、胸满、胸中痞满、胸中窒塞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西医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中医原因包括湿热扰胸、痰湿内阻、心气不足和肺气虚弱。

常见症状

胸中堵塞不畅、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望闻问切、血常规、血生化、变应原检测、痰培养、血气分析、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胸部CT、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支气管镜检查

发病部位

肺脏,心脏,膈肌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急诊科

重要提醒

胸闷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症状

分类

中医将胸闷分为四种证型,即湿热扰胸证、痰湿内阻证、心气不足证和肺气虚弱证。

1、湿热扰胸证

胸中痞闷,伴有不思饮食,时有恶心,或发热,肢酸,身重倦怠。舌苔薄白腻或薄黄腻,脉濡数。

2、痰湿内阻证

胸膈痞闷,呼气则舒,伴有脘痞,纳呆,恶心,呕吐,或咳嗽,咯痰白黏。舌苔白腻,脉濡滑。

3、心气不足证

胸闷,时作时止,反复不愈,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红或紫黯,苔多净或薄白,脉弱。

4、肺气虚弱证

胸闷时作,吸气为快,兼有气短,自汗,动则尤甚,或咳嗽,或平时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典型表现

胸闷主要表现为胸中堵塞不畅、满闷不舒,轻者无明显不适,重者可能有被石头压住胸膛的感觉,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伴有胸痛、心慌、气短、恶心、咳嗽、咳痰等症状。

并发症

1、情绪问题

长时间胸闷不仅会使患者的身体出现不适感,而且会因担心自身健康而产生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活动受限

胸闷患者在进行活动时,由于呼吸不畅和氧气供应不足,可能会出现症状加剧的情况。为了避免不适,患者可能会减少活动量,这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原因

总述

胸闷可为多种原因所引起,主要可以分为西医和中医两大类。西医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而中医原因包括湿热扰胸、痰湿内阻、心气不足和肺气虚弱。

症状起因

1、西医原因

(1)环境因素:生理状态下,长时间处于密闭或拥挤的环境中可出现胸闷,但进入开放、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即可缓解、消失。

(2)精神因素:如精神压力、情绪激动等,也可引发胸闷,但经过休息、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后可缓解。

(3)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气胸等,可导致肺泡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胸闷,常伴有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膈肌麻痹症、膈肌膨升症等,也可能导致胸闷。

(4)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肌缺氧,进而引发胸网,常伴有心悸、胸痛、头晕等症状。此外,心脏神经症也可导致胸闷。

(5)其他疾病:如贫血、颈椎病、胆心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胸部外伤等,均可能导致胸闷。

2、中医原因

(1)湿热扰胸:感受湿热外邪,或平素脾胃虚弱,聚湿化热,湿热上扰于胸,导致胸中之气壅塞,进而引起胸闷。

(2)痰湿内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痰,或素质体虚脾弱,脾运不健,湿邪内停,湿聚为痰,上扰胸隔,导致气机不利,进而引起胸闷。

(3)心气不足:劳逸失调,损伤心气,或素体阳虚,心气衰弱,胸中之气不足则可引起胸闷。

(4)肺气虚弱:咳嗽长久,损伤肺气,或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导致胸中之气衰少,进而引起胸闷。

常见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气胸、高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贫血、颈椎病、胆心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胸部外伤

就医

急诊(120)指征

1、胸闷憋气感突然加重,导致无法正常活动或明显影响日常生活;

2、胸闷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如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等,甚至出现口唇发绀;

3、胸闷伴有剧烈的胸痛;

4、胸闷伴有意识障碍;

5、外伤后出现胸闷;

6、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需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胸闷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出现;

2、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3、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4、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若症状比较严重,则需到急诊科就诊。

2、若怀疑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则可到呼吸内科就诊。

3、若怀疑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则可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4、若患者想要采取中医疗法,则应到中医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检查,最好穿宽松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胸闷的?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的?

2、您感觉胸闷的程度怎么样?会觉得呼吸困难吗?

3、自发病以来,您有没有感觉自己的症状有所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除了胸闷,您还有其他症状吗,如心慌、胸痛等?

5、您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吗?

6、您平时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7、您最近的情绪状态怎么样?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9、您在就诊前在其他医疗机构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胸闷?

2、情况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该如何治疗?需要住院么?多久能好?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我平时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或望闻问切中医四诊检查,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变应原检测、痰培养、血气分析、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胸部CT、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支气管镜检查等,以确定病因。

体格检查

1、西医检查

(1)视诊:医生会观察胸部的外观,包括胸廓的形态、是否对称、有无凹陷或突出等异常情况。

(2)触诊: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胸部,检查胸廓扩张度以及有无压痛等。

(3)叩诊:医生会通过叩击胸部产生的音响变化,来初步判断肺部是否存在积液、气胸等异常情况。

(4)听诊:听诊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音及心音的异常改变。

2、中医检查

(1)望诊:主要为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唇色、舌苔等。

(2)闻诊:主要为听患者的声音和气息,以判断病证的虚实以及可能的病因。

(3)问诊:包括胸闷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伴随症状以及个人生活史、既往史等。

(4)切诊:医生会通过感受脉象的变化,来帮助确定证型。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该检查可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水平,进而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2、血生化

该检查可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以及电解质水平等情况。

3、变应原检测

该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可能引起胸闷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等,以及对何种物质过敏。

4、痰培养

如果培养出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则可明确肺部感染,并可进行药敏试验,以帮助医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5、血气分析

该检查可以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再通过公式计算出动脉血氧饱和度、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等其他相关指标,进而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有无呼吸衰竭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

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该检查可显示肺部、心脏、骨骼等结构,从而帮助评估和诊断胸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气胸等,以确定引起胸闷的病因。

2、超声心动图

该检查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来观察心脏与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可以帮助诊断多种可能引起胸闷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3、胸部CT

相比胸部X线,胸部CT能发现更早期、更微小的肺部病变,如早期肺癌、肺间质性疾病等。对于胸闷患者,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肺部疾病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该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肺容积、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动力学等指标,可以评估其肺功能情况,从而帮助诊断可能引起胸闷的呼吸系统疾病,并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等。

2、心电图

该检查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形成曲线图形,然后通过观察P波形态和时间、PR间期、QRS形态和时间等,可以判断心脏的传导情况以及心肌是否存在缺血等问题,从而初步评估心脏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3、支气管镜检查

在怀疑有呼吸系统疾病且其他检查无法明确时,可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呼吸道的内部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病史咨询,患者出现胸中堵塞不畅、胸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并结合体格检查、望闻问切、血常规、血生化、变应原检测、痰培养、血气分析、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胸部CT、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支气管镜检查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需要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贫血等几种常见的引起胸闷的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除胸闷外,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和乏力等。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出现桶状胸,双侧语颤减弱,肺部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减弱等改变。肺通气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2、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患者的胸闷通常与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相关,一般持续时间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患者常伴有胸痛,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有时也可有烧灼感,疼痛主要在胸骨体之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下颌部。此外,患者还可伴有心悸、乏力、头晕、出汗、恶心等症状。

3、贫血

贫血是一种因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除胸闷外,患者还可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等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

预计治疗

对于胸闷的患者,首先可通过适当休息、改善环境通气以及调整情绪来尝试减轻症状。如果上述措施无效或伴有其他不适,则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吸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尽量缓解症状。

对因治疗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氟替卡松)、祛痰药(如羧甲司坦、福多司坦)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罗氟司特)等;此外,患者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戒烟、疫苗接种、经鼻导管吸氧等。而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Venturi面罩吸氧等方法,尽快恢复至急性加重前状态,并学习自我监测与管理,以便早期识别并降低未来再次急性加重的发作风险。

2、冠心病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立刻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改善心肌缺血药物(如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3、贫血

贫血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输血、止血、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比如,重度贫血患者应通过输注红细胞来尽快纠正贫血;贫血合并出血的患者应根据出血机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血治疗;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尽量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同时遵医嘱口服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治疗性铁剂;而造血干细胞质异常性贫血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一般治疗

1、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适当休息,尽量保持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而且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良好的通风,以便可以吸入足够的氧气。

3、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

详见对因治疗和中医治疗。

相关药物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糠酸氟替卡松、羧甲司坦、福多司坦、罗氟司特、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舒胸颗粒(如江中舒胸颗粒)、川贝枇杷胶囊(杨济生)

手术治疗

如果胸闷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心脏瓣膜病、胸主动脉瘤或肺癌等,保守治疗无效,且经过评估身体能够耐受手术,则需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1、辨证用药

(1)湿热扰胸证:治疗宜清热利湿,芳香舒气,主方选用藿朴夏苓汤。若热邪甚于湿邪,胸闷而烦,呕恶,腹胀,小便色赤,则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常用中药包括藿香、厚朴、半夏、滑石、黄芩、石菖蒲、赤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等。

(2)痰湿内阻证:治疗宜化湿祛痰,主方选用二陈汤。若痰浊壅阻于肺,胸膈不利,胸中满闷,咳喘痰多,则可配合三子养亲汤,以祛痰利肺;若痰阻气结,血行不畅,导致痰瘀互滞,胸闷较剧,或有胸痛,舌质紫黯,脉来带涩,则可用新加瓜蒌薤白汤,以化痰开郁,活血祛瘀。常用中药包括半夏、橘红、白茯苓、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瓜蒌仁、薤白、苍术等。

(3)心气不足证:治疗宜补益心气,主方选用补心煎。补心煎(作者拟方)。常用中药包括炒党参、炙甘草、薤白、炙桂枝、三七、制远志等。

(4)肺气虚弱证:治疗宜补益肺气,主方选用补肺汤。治疗后病情好转,则可再用芪味丸来补肺敛气,从而巩固疗效。常用中药包括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

2、中成药

(1)舒胸颗粒(如江中舒胸颗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侯者。

(2)川贝枇杷胶囊(杨济生):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3、针刺疗法

常用穴位包括膻中、期门、中府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穴和操作。

4、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包括神门、大陵、内关、中脘等,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穴和操作。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的品质与疗效。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