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叹息性呼吸

叹息性呼吸(sighing dyspnea)是指在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1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患者多自诉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但并无引起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常见于儿童,喜长呼气且呼气后自觉轻快。

英文名称

sighing dyspnea

主要病因

心理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中毒型痢疾、阿-斯综合征

常见症状

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1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睡眠差、多梦、注意不集中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胸部X线片或CT​、心脏超声检查​、心理咨询​、肺功能​、心电图检查​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常见于儿童

症状

典型表现

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1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主要表现为偶然出现一次很深的呼吸,并伴有叹息状的呼气,在深呼吸和叹息后患者暂时感觉舒适,常伴有睡眠差、多梦、注意不集中等。此类呼吸可反复出现,偶尔可持续几分钟以上(换气过度表现)而引起四肢麻木,甚至昏晕,但患者平时呼吸完全正常,睡眠时也不发生换气过度现象。

原因

总述

引起叹息性呼吸的病因较多,可由家长监护过严、要求过高、教师的管理严厉等心理因素引发,也可见于二尖瓣脱垂、联合瓣膜脱垂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此外,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也能引发该症。

症状起因

1、心理性疾病

(1)家庭因素

如果家长监护过严、要求过高,小儿没有自由时间、私人空间,就易引发患病。

(2)学校因素

教师的管理严厉,教育方式粗暴,会使患儿压抑、忧愁、缺乏自信。

(3)个性因素

如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受到过分宠爱、迁就,养成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的性格;在学校中缺乏环境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自卑厌世。

2、常见疾病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二尖瓣脱垂、联合瓣膜脱垂、三尖瓣脱垂等。

(2)其他

心脏神经官能症、小儿中毒型痢疾、阿-斯综合征等。

常见疾病

二尖瓣脱垂、三尖瓣脱垂、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小儿中毒型痢疾、阿-斯综合征等。

就医

急诊(120)指征

1、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伴心悸、胸痛、叹息性呼吸、意识模糊等症状;

2、出现高热、寒战、呼吸不畅、严重腹泻,伴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甚至昏迷;

3、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晕厥反复发作、叹息性呼吸;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长期或反复出现叹息性呼吸,且病情不断加重;

2、伴心悸、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胸部症状;

3、伴眩晕、疲乏无力、嗜睡、面色苍白、四肢麻木等全身症状;

4、伴抑郁、自卑、压力过大等心理障碍;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病情危急、症状严重患者,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

2、怀疑心理因素导致,可及时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3、怀疑心脏疾病引起,可及时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心、肺部等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还可能需要做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叹息性呼吸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叹息性呼吸多在哪种情况发生?在哪种情形下会缓解或加重?

3、除叹息性呼吸,是否还存在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

4、使用过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近期是否有压力大、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6、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二尖瓣脱垂等心脏疾病?有进行治疗吗?

7、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是否有食入不洁食品的情况?

8、有吸烟习惯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9、喜欢饮酒吗?每天饮酒多少?

10、是否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用药进行控制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发生叹息性呼吸的原因是什么?

2、目前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现在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哪些?

7、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回家后要如何进行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血气分析、血常规、胸部X线片或CT、心脏超声检查、心理咨询、肺功能、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叹息性呼吸的病因。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整体情况,判断有无发绀、面色苍白、杵状指、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同时注意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情况。听诊注意心率、心律、心音有无异常,是否存在额外心音、心脏杂音。

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有助于评估病情。

2、血常规

有助于发现是否存在贫血,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片或CT

有助于发现心肺病变。

2、心脏超声检查

可排除心脏、大血管和瓣膜的结构异常,有助于诊断心脏疾病。

其他检查

1、心理咨询

判断是否存在心理性疾病。

2、肺功能

气体阻塞是否可逆,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有助于阻塞性及限制性通气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叹息性呼吸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血气分析、血常规、胸部X线、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如病人常述心悸、乏力和胸痛,伴叹息性呼吸,需警惕二尖瓣脱垂;如有心悸、叹息性呼吸、心前区隐痛等症状,多在劳累或精神紧张后发生或加重,需警惕心脏神经官能症。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二尖瓣脱垂

起病缓慢,病人可无症状。往往进行心脏听诊,或因其他原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二尖瓣脱垂。病人常述心悸、乏力和胸痛,伴叹息性呼吸,但症状与活动、体征和二尖瓣反流程度无关。

(2)心脏神经官能症

病人常诉胸痛,但主要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不时深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劳动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叹息性呼吸、心前区隐痛、眩晕等症状,多在劳累或精神紧张后发生或加重。

(3)小儿中毒型痢疾

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高热、呼吸困难、腹泻、纤维渗出物、嗜睡、叹息性呼吸、四肢湿冷、对光反射迟钝等。

(4)阿-斯综合征

患者可出现黑曚、抽搐、意识丧失、疲乏、嗜睡、晕厥反复发作、面色苍白、头晕、四肢麻木、叹息性呼吸等。

2、其他

(1)心绞痛

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多为男性,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心绞痛主要发生在运动或情绪激动过程中,疼痛部位较固定,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含硝酸甘油常可缓解。本症心前区痛有时与心绞痛难以鉴别。必要时可作运动心电图、心肌显像等检查,也可作冠状动脉造影。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有甲状腺肿大、血管杂音、两手颤动、突眼、消瘦等表现,测定血清T3、T4一般可作出诊断。

(3)心肌炎

心肌炎患者常有胸闷、心动过速以及心电图ST-T波改变,与本症不易鉴别。但心肌炎通常起病前有明确感染(病毒或细菌)病史,典型的表现有心脏扩大、心音减弱、奔马律、心电图P-R间期延长,超声心动图可能有心功能减低、心室增大等。

治疗

预计治疗

病理性叹息样呼吸应针对原发病治疗;心理性疾病的治疗着重在心理治疗,消除诱因,安排合适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酌情予以安定镇静剂。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1)二尖瓣脱垂

①药物治疗: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β受体阻滞剂对心悸、胸痛、乏力、焦虑有效。

②手术治疗:有症状的重度二尖瓣反流和(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或LVEDD>70mm,LVEDVI>200ml/m2,EF<50%,不论有无症状或药物无法控制的恶性心律紊乱或严重胸痛都需手术治疗。尽可能行直视成形术,否则行二尖瓣置换术。

(2)小儿中毒型痢疾

由于毒痢起病急骤,发展快,病情危重应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抢救,病程早期及时抢救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救治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综合分析,抓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

①积极改善微循环:这是解决毒痢主要矛盾、抢救患儿的最主要措施。首选山莨菪碱。

②止惊:可采用地西泮。

③脱水:由于脑微循环障碍的结果,毒痢患儿多伴有脑水肿。在采用山莨菪碱疗法的基础上及时给予脱水疗法是必要的,采用20%甘露醇。

2、心理治疗

设法与孩子沟通、交流,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寻找诱因,为学生心理减负。不要过分注意叹息样呼吸,以免引起小儿焦虑不安。

3、运动疗法

小儿应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多参加文体活动,以转移小儿的注意力,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家长不应像护理心脏病患儿那样限制小儿的体育活动。

4、药物治疗

通常本病不需药物治疗,对上述疗法无效者,可服用安慰性药物治疗,如谷维素、维生素B1等。也可服用抗焦虑药物,如安定等。

相关药物

地西泮、山莨菪碱、甘露醇、谷维素、维生素B1

预防

预防措施

1、保证生活规律,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各种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

2、适当参加体力活动,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

3、鼓励患者自我调整心态,安排好作息时间,适量进行文娱活动或旅游。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