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

乏力(fatigue)是一种主观感觉,通常指自觉疲劳、肢体软弱无力的感觉。乏力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乏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生理状态下,乏力在休息或进食后可缓解。而病理性乏力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休息过后也不能恢复正常。
英文名称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自觉疲劳、肢体软弱无力。
1、轻度患者表现为精神不振,常有疲乏感,可进行体力劳动,休息后疲乏的症状可减轻,但是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2、中度患者表现为精神疲乏、无力,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坚持,轻体力劳动就会非常疲乏,长时间休息也不会恢复正常状态。
3、重度患者表现为精神极度疲乏,不能进行正常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可感觉到疲乏,少言语,甚至卧床不起。
该症状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原因
乏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中毒、躯体疾病因素等。
1、生理因素
在过度劳累、应激状态、失眠等睡眠障碍、饥饿、妊娠状态时,均可感到乏力,但休息或进食后很快恢复。
2、药物因素
如酒精、镇静类药、抗抑郁类药、抗炎镇痛类药、甾体类激素、避孕药等,主要因其毒副作用(例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或停药后的撤退反应而导致乏力。
3、精神心理因素
如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慢性焦虑、张力性头痛等,可以通过影响睡眠及情绪,或者导致激素分泌或作用异常,继而引起乏力。
4、中毒
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杀虫剂、一氧化碳等中毒也可引起乏力,其与毒性程度及中毒引起的相应系统的功能异常或受损有关。
5、躯体性疾病
躯体疾病导致的乏力症状与疾病所致的内环境紊乱、损伤和体力消耗有关。
(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炎性肠病等。
(4)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肥胖、更年期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等。
(6)神经系统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纤维肌痛等。
(7)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
(8)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
(9)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慢性骨髓炎、AIDS等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各种急性感染等。
(10)恶性肿瘤: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肿瘤。
(11)慢性疲劳综合征。
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慢性焦虑、张力性头痛、重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杀虫剂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肝炎、肝硬化、炎性肠病、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肥胖、更年期综合征、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纤维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慢性骨髓炎、AIDS、肿瘤、慢性疲劳综合征
就医
1、长期持续乏力;
2、休息后并不能缓解乏力感,轻微活动即有乏力感,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3、伴活动后气促、胸闷、心慌、嘴唇发紫、双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4、伴发热,提示体内炎症感染存在;
5、伴面色发白、眼睑苍白、活动后头晕心慌者等贫血表现;
6、伴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异常;
7、出现乏力,伴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症状,提示糖尿病,及时于内分泌科就诊。
8、伴持续情绪低落、少言语、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
9、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怀疑心功能不全者,应咨询心血管内科。
2、发热患者,应咨询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
3、疑似消化系统疾病,可于消化内科就医。
4、疑似由糖尿病、甲减导致者,可在内分泌科积极治疗原发病。
5、疑似贫血者,可在血液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6、疑似抑郁症等,应于精神心理科就医咨询。
为了确保就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患者提前采取一些简单的准备措施。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此来初步评估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为了方便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出现乏力表现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3、您乏力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乏力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呢,比如发热、恶心呕吐、体重异常、心慌、气短等?
5、近期有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吗?
6、近期有服用什么药物吗?有接触农药、重金属之类的吗?
7、平时精神压力大吗?有没有长时间处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中?
8、有接触过其他的病人吗?去过疫区吗?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0、您以前有什么疾病吗,比如肝炎、糖尿病等?
11、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12、有心脏病、肾脏病、血液病、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家族史吗?
1、我出现乏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推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
5、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
6、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能治好吗?还会不会复发?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在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医生还会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CT或磁共振扫描、多普勒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测、睡眠监测、肌电图,必要时还会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1、生命体征
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一般情况
营养状况、精神及神态状态;注意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染、红斑或色素沉着;有无口腔溃疡;有无皮下瘀点、瘀斑等;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胸骨有无压痛。
3、内科系统查体
(1)心血管系统:心脏大小、心率及心律;有无额外心音或杂音、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有无浮肿等。
(3)消化系统:肝脏大小、腹部有无压痛;有无肝掌、蜘蛛痣或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是否阳性等。
(3)呼吸系统:有无桶状胸;肺部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干湿啰音,有无胸膜摩擦音等。
(3)风湿免疫系统:有无晨僵、关节肿胀或关节畸形等。
(3)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查体有无肿大或血管杂音;有无黏液性水肿等。
4、神经系统查体
肌力、运动、感觉、病理反射等。
5、精神状态评估,必要时进行心理测试。
1、血常规
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水平,评估是否发生贫血和炎症、感染。
2、尿常规
初步了解有无泌尿系统疾病。
3、电解质
了解电解质情况,有无电解质异常。
4、肝功能、肾功能
了解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5、血糖
了解有无血糖异常。
6、甲状腺功能
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7、其他
如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衰标志物、动脉血气分析、血培养、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检查,有助于寻找病因。
CT或磁共振扫描、多普勒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显示病变的具体部位、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对疑有肿瘤患者,病理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1、心电图
观察心律是否正常,整个心跳过程是否出现变化。
2、肺功能检测
测定各项肺活量相关指标,了解肺功能。
3、睡眠监测
评估睡眠质量,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4、肌电图
评估神经和肌肉功能,帮助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诊断
乏力的诊断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并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包括各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在诊断思路上,首先要注意是否为生理性因素导致乏力,有无精神心理疾病,是否有药物或其他毒物所致乏力,进而考虑存在躯体性疾病。
医生会对引起乏力的常见疾病进行鉴别。
1、心血管系统
如左心衰竭患者常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劳累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乏力及运动耐量下降;右心衰竭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下肢水肿、肝大及颈静脉怒张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明确诊断;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心衰标志物BNP有助于病因诊断。
2、呼吸系统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有乏力、慢性咳嗽、咳痰、气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以及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表现。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或CT等有助于诊断。
3、消化系统
如肝炎、肝硬化患者常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黄疸、肝掌及蜘蛛痣、脾大等症状。肝功能、腹部超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4、泌尿系统
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夜尿增多、水肿等症状。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有助于诊断。
5、血液系统
如贫血患者常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血常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等有助于诊断。
6、内分泌系统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常有乏力、畏寒、便秘、体重增加、反应迟钝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7、神经系统
如重症肌无力患者常有肌肉无力,主要表现为眼外肌、四肢近端肌无力,症状呈波动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有助于诊断。
8、各种感染性疾病
患者常有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血常规、血培养、胸部X线、CT、PET-CT等有助于诊断。
治疗
乏力的治疗首先要要明确其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乏力是由于过度劳累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休息后即可缓解。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风险。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移植等。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以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重塑。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患者症状,预防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受性和全身状况,预防治疗并发症,预防治疗急性加重,降低病死率。常用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吸氧治疗等。常用的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等。
3、肝硬化
可遵医嘱使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若药物治疗欠佳,可考虑胃镜、介入治疗,符合指征者可进行肝移植手术。
4、慢性肾功能不全
尽早识别并纠正可逆病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肾脏受到进一步损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当给予营养支持,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前期以药物治疗(如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氢钠)和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盐的摄入)为主,适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治疗和肾脏移植手术)。
5、贫血
(1)紧急情况下,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
(2)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积极止血,同时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3)营养性贫血,可以通过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
(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则以环孢素联合雄激素为主。
6、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用药物代替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碘塞罗宁),以缓解症状、维持甲状腺激素处于正常水平。
7、重症肌无力
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肌无力危象者需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8、感染性疾病
对于细菌感染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常有的抗生素有头孢克洛、克林霉素、红霉素、甲硝唑等;对于病毒感染者,可选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药物;对于真菌感染者,可选用氟康唑、咪康唑等药物。
详见对因治疗。
呋塞米、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地高辛、沙丁胺醇、甲泼尼龙、盐酸氨溴索、甘草酸制剂、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布美他尼、碳酸氢钠、叶酸、维生素B12、环孢素、左甲状腺素、碘塞罗宁、溴吡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甲泼尼、硫唑嘌呤、头孢克洛、克林霉素、红霉素、甲硝唑、利巴韦林、奥司他韦、氟康唑、咪康唑
详见对因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