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感觉障碍

深感觉障碍(deep sensory disturbance)是指由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变导致肌肉及关节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减低或缺失,步态异常。
英文名称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流行病学
症状
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减低或缺失。步态异常,患者站立、行走常常身体屈曲,需要依靠拐杖支撑。走路时有踩棉花感,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双眼经常注视地面,尤其在黑暗场所更加明显。
原因
周围神经病变、脊髓后索病变以及脑血管病、脑肿瘤等顶叶病变可造成传导深感觉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病损,进而导致深感觉障碍。
1、周围神经病变
如多发性神经炎、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2、脊髓后索病变
如脊髓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顶叶病变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等。
脊髓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发性神经炎、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脑肿瘤等。
就医
1、不能辨别躯体的位置和方向、无法正确执行运动及维持正确姿势。
2、站立及行走不稳,走路时两腿叉开,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夜间行走困难等。
3、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
4、伴肌无力、肌肉萎缩。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神经内科、感染科、骨科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2、患者在检查前尽量清淡饮食,避免大吃大喝、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深感觉障碍?是怎么发现的?
2、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3、您在出现深感觉障碍之前受过什么外伤吗?
4、您除了深感觉障碍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吗,如头痛、呕吐、肢冷、腰腿疼痛、下肢麻木?
5、您既往有腰椎病变、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病变或梅毒吗?
6、您的家属中有患过脑肿瘤的患者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深感觉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深感觉障碍程度、范围;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建议其做X线、CT或MRI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可做血常规、脑脊液及血清化验等检查。
检查患者深感觉障碍程度、范围,是否存在其他感觉异常等。
1、血常规检查
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2、血清化验
脊髓痨患者可表现为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蛋白量均增高。
脊髓肿瘤的X线片显示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破坏;脊髓痨CT、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病变组织单个或数个较小的低密度梗死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脊髓病变部位,呈条状、点片状病灶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片、CT、核磁共振显示有腰间盘突出的影像。
1、一般情况检查
检查患者深感觉障碍程度、范围,是否存在其他感觉异常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2)脑脊液检查、血清化验:脊髓痨可表现为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蛋白量均增高,性病研究试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
如果X线片、CT、核磁共振显示有腰间盘突出的影像,则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肿瘤的X线片显示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破坏;脊髓痨CT、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病变组织单个或数个较小的低密度梗死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脊髓病变部位,呈条状、点片状病灶等。
诊断
根据详细病史、深感觉障碍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系统检查、瞳孔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血清化验、X线片、CT、核磁共振、肌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与浅感觉障碍进行鉴别,浅感觉是指皮肤、黏膜的痛觉、温觉和触觉而言。如果传导刺激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因病损出现痛、温、触觉障碍,则为浅感觉障碍。
2、病因鉴别
(1)脊髓痨
患者有冶游史,起病缓慢,多以双侧下肢的感觉障碍起病,可有行走、站立不稳等表现,症状以夜间为甚,可伴有阵发性闪电样、锥刺样或风湿样痛,瞳孔不等大,瞳孔的边缘不规则,瞳孔的调节反射存在,对光发射消失、阿-罗瞳孔,内脏呈剧烈绞痛,恶心、呕吐,小腿、外阴部、臀部、面颊、鼻部及尺神经分布区触觉及痛觉减退,深感觉减退或消化,病人常有如行走在棉或地毯上感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呈亚急性起病,多以肢端的异常感觉开始,往往从足趾逐渐累及双手,多合并恶性贫血。
(3)多发性神经炎
可由多种原因导致,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感觉异常、感觉过度和疼痛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可伴肌萎缩和肌束震颤、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亦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肢冷、多汗或无汗等自主神经障碍。
(4)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有明显的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等症状。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脊柱侧弯畸形,脊柱活动受限,腰部压痛伴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拇、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5)脑肿瘤
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
治疗
治疗的重点在于尽快明确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脊髓痨所致的深感觉障碍主要是治疗梅毒;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可给予维生素B₁₂进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脊髓痨
主要是治疗梅毒,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钠有较好效果。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应用维生素B₁₂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始用维生素B₁₂剂量要大,肌肉注射,基本好转后,剂量可减少。如果明显贫血,则依贫血改善情况延长用药时间,恶性贫血者用药时间要更长一些。胃酸缺乏者,要加服稀盐酸,加水稀释后服用,饭前或吃饭时服。此外,贫血者还可服用铁剂改善,常用药物如硫酸亚铁、叶酸等。
3、腰椎间盘突出症
卧硬板床休息,辅以理疗、按摩、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常可缓解或治愈。严重者可给予手术治疗,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于椎管者;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者。
日常
1、加强与患者沟通
耐心听取患者对感觉异常的叙述,进行必要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2、指导患者自我护理
衣服、被褥宜柔软,减少皮肤刺激;学会随时注意感觉障碍肢体的保暖、防冻、重压;学会在健肢的协助下对患肢温水擦浴及按摩。
3、防止意外
对深感觉障碍的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防止外伤及跌倒。
4、观察病情
记录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