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潮热

潮热,症状名。是指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讯一般。本证多属里证,但有虚有实,实证潮热多由于外感,发热较高,热退不清,到一定时间复又上升;虚证潮热,多由于劳倦内伤,气血亏损,发热较低,或仅自觉发热,病情缠绵。然实证久延可致虚,因此,不少潮热常是急性热病的后遗症。疟疾的发热虽然乍作有时,但是寒热往来,交替出现;而潮热则是但热不寒,两者不难区分。

英文名称

tidal fever

其它名称

日晡潮热、午后潮热

发病部位

全身

相关疾病

急性热病

症状详情

常见病

本证常是急性热病的后遗症。

病因

病因

1、阳明腑实

多由表邪不解,入里化热,与肠中有形之邪相结,遂成胃家实。阳明气旺于申酉(下午4-8时之间),故见日哺潮热之症。

2、脾胃气虚

多由劳倦内伤饮食失节中气不足而下溜,阴火上乘土位而致。

3、暑热伤气

多为小儿疰夏的临床表现。盖小儿阴气未充阳气未盛,不能耐受暑热露蒸,气阴受损,故见潮热,又称“夏季热”,成人亦间或有之。

4、阴虚血亏

多由素体阴虚或汗、吐、下、亡血、亡津液之后,阴亏气燥虚火上炎所致。

5、瘀血内郁

多由气郁血虚或跌打损伤,寒凝气滞,血热妄行等影响血运,滞而成瘀,瘀血内郁化热所致。

表现

症情分析

表邪不解,入里化热,遂成胃家实,阳明气旺于申酉;脾胃损伤,阴火上乘土位而致;盖小儿阴气未充阳气未盛,不能耐受暑热露蒸,气阴受损;阴亏气燥虚火上炎所致;滞而成瘀,瘀血内郁化热所致。

治疗

针灸治疗

主穴大椎、三阴交、太溪。配穴阳明腑实者加曲池、合谷、足三里、天枢;脾胃气虚者加中脘脾俞、胃俞健脾益气;暑热伤气者加足三里、曲池;如肺阴虚损,阴虚火旺加肺俞、孔最、行间、照海滋阴降火;气阴两虛配取牌俞、胃俞、气海,调补气血;盗汗者配尺泽、阴郄;瘀血内郁者加血海、膈俞。操作实证用写法,虚证用补法。

转归预后
潮热常是急性热病的后遗症。针灸治疗潮热有效,但临床必须抓住潮热的特点,并结合病史及兼证进行辩证,实证需要清泻但注意不可伤阴。虚证则滋阴清热,益气养虚,方可速效。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