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
![](/_nuxt/img/renzheng.2494238.png)
肝火是指由于肝的机能亢盛,产生的“火”超过人体正常承受度,演化为“火邪”。主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热邪传至肝经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等。肝火影响广泛,传至其他脏腑产生多种病理变化,可分为肝火充斥三焦、肝火内扰胸脘、肝火动血、肝火扰魂、肝火上扰目窍、肝经风热上扰等型。常见于现代医学疾病的睡眠障碍、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多种头痛、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神经衰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根据肝火侵袭的脏腑部位,可分为肝火充斥三焦、肝火内扰胸脘、肝火动血、肝火扰魂、肝火上扰目窍、肝经风热上扰等型。
1、肝火充斥三焦
表现为胁部胀满、口苦、眼睛红,耳聋、耳肿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小便夹带浑浊分泌物。女性患者还可出现阴部红肿、阴痒、白带增多等症。
2、肝火内扰胸脘
表现为吃东西后感觉不能消化,堵在胃中或咽喉处,口苦、泛恶心,常烦躁懊恼,脉弦等。
3、肝火动血
表现为烦热、胁痛,甚至出现咳血、呕血、吐血、鼻出血,舌红、苔黄、肝弦数等。部分患者还可自觉胃部痛而感觉有积气。
4、肝火扰魂
可有失眠、神色呆滞,有时则会惊狂叫喊,不吃饭、不饿、不大便,脉弦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肢体强硬,像是发羊癫疯或者头顶像是热气弥漫,神色灰蒙等症。
5、肝火上扰目窍
主要表现为眼睛突然暴发红肿或生疮、疼痛,睁不开眼,看不清等。
6、肝经风热上扰
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严重者可表现为口眼歪斜、口齿不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
肝火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咽疼、胁肋疼痛、急躁易怒、便秘尿黄等。
原因
根据中医学脏腑及经络学说的观点,肝火的形成多与情志失调、偏嗜肥甘厚腻而化火、其他脏腑热邪传至肝经累及肝脏等有关。
1、情志因素
情绪抑郁,导致肝疏泄功能受损,肝气停滞于中焦,气不能上行,久郁化为肝火;暴怒使肝气上行太过,上行的多余之气形成肝火。
2、饮食因素
平素饮食不节制,如摄入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食物,过量饮酒等容易在体内生“湿”生“热”,进而郁化为肝火。
3、热邪传至肝经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的经络是互相关联的,若其他脏腑遭受热邪侵袭,可循经而行传至肝经,进而影响肝脏,化生肝火。
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梅尼埃病、脑出血、脑梗死、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反流性食管炎等。
就医
1、突发头痛、眩晕,甚至晕厥;
2、突然出现口齿不清或口舌歪斜;
3、突然感到一侧面部麻木或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4、情绪突然变化,神志不清;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长期出现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
2、伴耳痛、耳鸣、耳聋、耳道流脓流血;
3、伴失眠多梦、便秘尿黄;
4、伴胸肋有灼热感、疼痛,咳嗽、咳痰等;
5、伴发热、口渴等;
6、伴其他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症状危及者,应立即到急诊科进行处理。病情平稳者,可及时于中医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多种抽血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或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出现头晕、头痛的情况多久了?
2、您还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吗?
3、您既往有什么基础疾病?
4、您平时情绪怎么样?是否经常处于抑郁状态或容易发脾气?
5、您平时喜欢吃什么?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接受过治疗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是肝火吗?
2、我必须要喝汤药吗?有什么中成药可以代替吗?
3、可以治好吗?还会再发吗?
4、我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5、我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体格检查外,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激素测定、超声检查、CT、MRI、穿刺活检等。
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情况、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脉诊等。必要时,还可根据情况进行西医的血压测量、神经系统检查等相关体格检查。
1、血常规
了解血液浓度变化及有无感染、炎症等。
2、激素测定(女性)
包括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激素测定等,有助于了解女性患者的激素水平及周期性变化。
3、肝肾功能检查
以明确患者肝肾功能。
4、其他
包括尿常规、便常规、血清电解质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患者身体状况。
1、超声检查
可帮助明确患者甲状腺、乳腺、肝胆、子宫及卵巢的情况,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CT检查
患者接受CT检查时,不要佩戴金属耳环、耳钉、项链等饰品。颅脑CT有助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脑部疾患。
3、MRI(核磁共振)检查
可进一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病情。
医生可能建议部分患者进行相关的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以排除癌变。
诊断
通常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即可确诊。诊断时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还可结合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激素测定、超声检查、CT、MRI、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帮助判断病情。
1、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4、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治疗
肝火的治疗主要是清肝泻火,不同的证型治疗原则会有所差异。如肝火充斥三焦治以苦寒直折,清肝泻火;肝火内扰胸脘治以宣泄肝火;肝火动血治以清肝平肝,凉血止血;肝火扰魂治以凉肝清火,敛肝魂;肝火上扰目窍治以清热解毒,泻肝明目;肝经风热上扰治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1、肝火充斥三焦
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为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尾、炒栀子、黄芩、甘草等。
2、肝火内扰胸脘
栀子豆豉汤加减。常用中药为山栀子、香豆豉、川楝子、橘叶、竹茹、芦根等。
3、肝火动血
化肝煎加减。常用中药为白芍、青皮、陈皮、丹皮、山栀子 、贝母、泽泻、生地黄、玄参、白茅根等。
4、肝火扰魂
当归芦荟丸加减。常用中药为羚羊角、山栀子、生地黄、龙胆草、芦荟、木通、丹参、青黛、薄荷等。
5、肝火上扰目窍
羚羊角散加减。常用中药为羚羊角、黄芩、升麻、甘草、车前子、决明子等。
6、肝经风热上扰
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中药为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川牛膝、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病因、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1、肝火除肝脏外,还可波及多个脏腑,严重者可出现发狂或呕血、咯血、吐血等表现。
2、肝火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发展为气阴两虚证,可导致元气大伤,出现低热、手足心灼热、自汗盗汗、神倦、食少、口干舌燥等虚热症状。
病情较轻者,经及时诊断并治疗,一般可治愈。若失治误治,病情较重,可造成症状反复、绵延不愈,需长期调理。
多数轻症患者经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获得治愈。
治疗后,若患者仍存在情绪失调、饮食不节等情况,则可能再次引起肝火。
日常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1、保持心态平和,多外出走动,与信任的人交多流。
2、家属和朋友应该多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
遵医嘱坚持用药。中药通常见效较慢,且治疗后仍需服药巩固。
1、生活要有规律,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等。
2、进行打太极拳、练气功、做五禽戏等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
3、室内温度宜偏低,相对湿度宜偏高。
注意患者情绪变化,观察其有无头晕、头痛、口苦、胸胁疼痛等表现。
遵医嘱定期复查,患者复诊时需携带上次就诊的病历、相关检查结果及药方,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适度调整药方。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以清淡饮食为主,应服用微、性凉与平的食物,同时保持适量热量、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和低脂饮食。如荞麦、小米、黑米、玉米、燕麦、脱脂牛奶、豆浆、豆腐、海蜇皮、海带、甲鱼、紫菜、牡蛎、鲫鱼、刀鱼、胡萝卜、茼蒿菜、马齿苋、冬瓜、芹菜、莲藕、莴笋、苦瓜、平菇、银耳、蘑菇、黑木耳、松子、莲子、花生、葛根粉、菊花、玉米须、柠檬、桑葚、苹果、橙子等。以下药膳仅供参考。
1、可用桑白皮、山栀子煎水代茶饮,以清泄肝火。
2、选用菊花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过量饮酒。
2、避免高热量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3、尽量避免高盐饮食。
预防
预防肝火主要为增强体质,调节情志。
1、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志刺激。积极参加参加社交活动,力所能及地做好日常工作。
2、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高热量食品。
3、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八段锦等。
4、起居有时,顺应季节变化,干燥冬季酌情使用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