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脚底板发黄

脚底板发黄又称脚底发黄、足底发黄,是指脚底长期受压和摩擦、化学染色、过量摄入胡萝卜素、感染、遗传、病理性黄疸等原因,导致脚底皮肤呈现黄色变化,并可能伴有皮肤增厚、瘙痒、疼痛、脱屑等表现。虽然脚底板发黄可能只是一个轻微的问题,但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标志。因此,建议伴有其他症状或对其引起原因感到不确定的患者,及时就医,必要时积极治疗,以减少机体健康受到的不良影响。

其它名称

脚底发黄、足底发黄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主要病因

脚底长期受压和摩擦、化学染色、应用某些药物、过量摄入胡萝卜素、感染、遗传、病理性黄疸

常见症状

脚底板皮肤变为黄色、皮肤增厚硬化、瘙痒、疼痛、异味、脱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皮肤刮片、腹部超声

发病部位

足部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皮肤科

重要提醒

临床上引起脚底板发黄的原因较多,但如果伴有全身皮肤黄染、腹部不适等表现,则应积极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严重损害机体健康。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脚底板发黄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部分由真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者具有传染性。该症状多发生于体育运动员、从事体力劳动以及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群。

传染性

部分由真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者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真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患者。

传播途径

1、混穿鞋袜,赤脚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场所行走,可因密切接触病原体而被感染。

2、用手搔抓局部皮损,导致破溃,可引起其他健康皮肤感染。

3、接触被患者污染的衣物、毛巾、浴巾等,也可能会被传染。

发病率

脚底板发黄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体育运动员、从事体力劳动以及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群。

症状

典型表现

脚底板发黄最直接的症状是脚底板皮肤呈现黄色,颜色的深浅和范围因人而异。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还可能会表现为脚底皮肤增厚、硬化或出现鳞屑。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异味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行走困难。

并发症

1、继发感染

如果患者因为脚底板瘙痒而剧烈抓挠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则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红肿、疼痛、脓液分泌、发热等症状。

2、影响心理社交   

脚部的外观改变和可能的异味可能影响患者的自尊心和社交活动。                                                                                                                                                                                                                                                                                                                                                                                                                                                                                                                                                                                                                                                                                                           

原因

总述

脚底板发黄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脚底长期受压和摩擦、化学染色、应用某些药物、过量摄入胡萝卜素、感染、遗传、病理性黄疸等。

症状起因

1、脚底长期受压和摩擦

长期的压力和摩擦会导致脚底皮肤的角质层增厚,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增厚的角质层可能表现为蜡黄色或黄色,呈扁平状或稍微隆起。

2、化学染色

穿着容易褪色的黄色鞋袜,或者经常接触高浓度的高锰酸钾、碘伏等化学物品,则可能导致脚底板暂时变黄。

3、应用某些药物

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比如阿的平、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可能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包括脚底,从而引起脚底板发黄。

4、过量摄入胡萝卜素

过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胡萝卜、红心甜薯、南瓜、芒果、橘子、蛋黄等,则可导致血液中的胡萝卜素浓度升高,从而使皮肤广泛呈现浅黄色,包括脚底板发黄。

5、感染

比如,真菌感染引起的鳞屑角化型足癣,可表现为脚底皮肤粗糙、角质增厚、干燥、脱屑以及色素沉着,从而导致皮肤呈现黄色;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跖疣,通常表现为脚底出现黄褐色的较硬斑块,用力按压可伴疼痛。

6、遗传

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掌跖角化症,可能导致脚底皮肤变厚和发黄,有时伴有瘙痒、触痛等症状。

7、病理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地中海贫血、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可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引起皮肤和眼睛发黄,包括脚底板。

常见疾病

高胡萝卜素血症、鳞屑角化型足癣、跖疣、掌跖角化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地中海贫血、胆结石、胰腺炎

就医

门诊指征

1、脚底板发黄颜色加深或迅速扩散;

2、伴有角质明显增厚,影响外观或穿鞋、走路;

3、伴有剧烈瘙痒、疼痛等症状;

4、伴有全身性黄疸、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单纯脚底板发黄者,可首选皮肤科就诊。

2、伴有全身性黄疸、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仔细检查足部皮肤的情况,建议患者就诊前清洗足部。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的脚底板是什么时候开始发黄的?

2、期间颜色有没有加重?

3、有疼痛、瘙痒感觉吗?

4、有尿色发黄、食欲减退的症状吗?

5、家人中有人有同样情况吗?

6、是否曾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赤脚行走?

7、您接受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8、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的脚底板为什么会发黄?

2、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怎么治疗?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5、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检查

预计检查

如果脚底板发黄颜色加深或迅速扩散,或发现角质明显增厚,影响脚底外观、穿鞋和走路,或伴有剧烈瘙痒、疼痛、全身性黄疸、疲劳等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皮肤刮片、腹部超声等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观察脚底板皮肤的颜色变化,注意黄色的深浅和范围,并观察脚底皮肤的厚度、质地以及有无皮疹、脱屑、裂口等问题。此外,医生还会观察其他部位皮肤、黏膜及巩膜有无黄染。

2、触诊

医生会感觉脚底板皮肤的温度、湿度以及弹性和压痛,并进行腹部触诊,以了解肝脏、脾脏和胆囊的大小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观察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数目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2、血生化

医生可通过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尿素、肌酐、总胆红素等数目变化,判断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黄疸问题。

3、尿常规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

4、皮肤刮片

医生首先会在脚底板选择一个代表性的黄色区域,尤其是伴有鳞屑、增厚或脱皮等改变的区域,然后使用无菌的刮片工具轻轻刮取皮肤表面的细胞样本,再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以寻找真菌、细菌或其他皮肤病变的迹象。

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通过腹部超声检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态、胆囊大小及胆道系统有无结石及扩张、脾脏有无肿大、胰腺有无病变等。

诊断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最近的药物使用情况、饮食习惯、以及家族病史,体格检查发现的脚底板皮肤变化特点,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皮肤刮片、腹部超声等检查结果,即可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以下对导致脚底板发黄的常见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高胡萝卜素血症

通常与饮食有关,虽然会导致脚底板及手掌出现黄色,但不伴有瘙痒或脱皮,且眼睛的白色部分不会变黄。

2、鳞屑角化型足癣

除脚底板发黄外,还可能伴有瘙痒、脱皮、异味等表现,可通过皮肤刮片检查确诊。

3、跖疣

脚底板部位可出现灰褐色、黄褐色的角质性扁平丘疹或斑块,一般没有特殊的自觉症状,但疣体受压时可出现轻度疼痛。

4、掌跖角化症

除脚底板皮肤发黄外,可伴有明显的皮肤增厚和硬化,家族中可能有出现类似症状的成员。

5、病毒性肝炎

除脚底板变黄外,还可能伴有全身性黄疸、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肝区疼痛、乏力等症状。

治疗

预计治疗

对于脚底板发黄的患者来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停止胡萝卜素的摄入、遵医嘱用药、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皮损等。

对因治疗

1、高胡萝卜素血症

患者应停用含胡萝卜素高的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帮助胡萝卜素排出体外,加速黄染消退。

2、鳞屑角化型足癣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变严重程度,选择外用(如克霉唑乳膏、萘替芬乳膏等)或口服(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3、跖疣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皮肤损害的大小、部位及疼痛程度,采取外用水杨酸、5%氟尿嘧啶软膏、5%咪喹莫特软膏等药物,或激光、电凝固等物理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无法去除的跖疣,必要可选择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4、掌跖角化症

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以减少角质层增厚、润滑皮肤、预防皲裂,常用药物包括10%~20%水杨酸软膏、10%氯化钠亲水性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阿维A等。

5、病毒性肝炎

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α、替诺福韦等)、消炎护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熊去氧胆酸等)、抗肝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以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适当休息、合理营养、避免饮酒及服用伤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对于肝脏病变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考虑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药物治疗

详见对因治疗。

相关药物

克霉唑乳膏、萘替芬乳膏、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水杨酸、5%氟尿嘧啶软膏、5%咪喹莫特软膏、10%氯化钠亲水性软膏、阿维A、干扰素α、替诺福韦、甘草酸制剂、熊去氧胆酸、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

手术治疗

详见对因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预计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脚底板发黄的预后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应根据引起原因、是否积极治疗、局部皮损严重程度等因素而确定。大多数情况下,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该症状得到很好的恢复,部分甚至会自行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管理,以减轻症状并防止并发症。

危害性

1、脚底板发黄可能会影响脚部外观。

2、脚底板发黄可能伴有角质层明显增厚,可能影响穿鞋或走路。

自愈性

部分会自行恢复。

治愈性

大多数情况下,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使该症状得到很好的恢复。

日常

护理原则

脚底板发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适当去除角质、加强保湿、选择合适的鞋袜、适当进行足部按摩等,以帮助改善症状。

生活管理

1、每天使用温水清洁脚部,确保彻底清洗脚底板,然后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之间的部分。

2、定期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质工具轻轻去除脚底板的死皮。

3、使用足部专用的保湿霜或乳液保持脚部皮肤的水分,但应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成分的产品。

4、选择透气性好、合脚的鞋子,和纯棉或透气材料的袜子,避免脚部过度出汗和积聚细菌。

5、避免久站或长时间行走,以免过度摩擦和挤压脚底。

6、可定期进行足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皮肤状况。

饮食

饮食调理

脚底板发黄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饮食调理,但如果是由于某些健康问题引起的,则需要酌情进行饮食调理,以帮助改善病情。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均衡饮食。

2、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比如橙子、柚子、草莓、西红柿、菠菜等。

3、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新陈代谢和排毒。

饮食禁忌

1、对于高胡萝卜素血症者,应停止食用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番茄、南瓜、胡萝卜、柑橘等。

2、对于肝脏疾病者,应避免吃一些煎炸、烧烤、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等。

3、对于感染引起者,应忌食辛辣、刺激及鱼腥发物。

预防

预防措施

脚底板发黄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症状,常用措施包括避免脚底长时间受压和摩擦、控制胡萝卜素的摄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治疗可能引起黄疸的疾病等。

1、穿宽松舒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2、避免过量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番茄、南瓜、胡萝卜、柑橘等。

3、不和他人共用毛巾等私人物品,也不要赤脚在更衣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行走。

4、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地中海贫血等疾病,以降低黄疸的发生风险。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