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躯体化

焦虑躯体化是指个体在焦虑情绪影响下,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的身体症状,如心悸、胸闷、失眠、肌肉紧张等,这些症状无器质性病变基础,而是焦虑情绪在身体上的体现。治疗需综合心理与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需长期管理以防复发。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1、心血管系统症状
(1)心悸:患者会突然感到心跳加速、不规则或强烈跳动,仿佛心脏要从胸腔中跳出,常伴有恐惧感。
(2)胸闷:感觉胸部像被重物压迫,呼吸不畅。
(3)胸痛:胸部出现钝痛、刺痛或压迫性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2、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困难:感觉空气不足,需要用力呼吸或频繁深呼吸,但仍感窒息。
(2)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加,每分钟呼吸次数远超正常范围。
3、消化系统症状
(1)胃痛:焦虑情绪可能引发胃痛或胃部不适感。
(2)胃灼热:患者可能感到胃部有烧灼感。
(3)恶心、呕吐:焦虑状态下,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腹部不适等。
(5)腹泻与便秘交替:焦虑情绪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6)食欲不振:患者可能对食物失去兴趣,食欲下降。
4、神经系统症状
(1)头痛:焦虑常伴随头痛,多因头部、面部、四肢等部位的肌肉过度紧张而引起。
(2)头晕:患者可能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
(3)失眠:焦虑症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惊醒等。
(4)多梦:睡眠质量下降,梦境增多。
(5)记忆力减退:长期焦虑可能影响记忆力。
5、运动系统症状
焦虑状态下,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紧张、僵硬、酸痛或痉挛等运动系统症状,常见于颈部、背部、四肢等部位。
6、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尿频、尿急:部分焦虑症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2)性欲减退:焦虑情绪可能影响性功能,导致性欲减退。
(3)月经经期紊乱和痛经(女性):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和痛经等症状。
该症状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原因
焦虑躯体化的基本病因是焦虑症,而一些重要的诱发因素也起着关键作用,包括但不限于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基本病因
焦虑躯体化的基本病因是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体验到过度的、持续的担忧和恐惧,这些情绪不仅影响心理状态,还可能转化为身体上的各种不适症状,即焦虑躯体化。这些身体症状并非由器质性疾病引起,而是焦虑情绪在身体上的直接体现。
2、诱发因素
(1)精神心理因素:这是焦虑躯体化最直接且常见的诱因之一。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恐惧或不确定性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有效管理和释放,就可能转化为身体上的不适感。此外,个体的性格特质,如过度担忧、完美主义等,也易使人倾向于将心理压力转化为躯体症状。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社会支持的缺失、经济困难或社会排斥等。这些因素可能增加个体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情绪的加剧,进而引发躯体化症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焦虑症
就医
1、患者经常过度忧虑。
2、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3、伴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
4、伴有胃痛、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5、伴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尽早就医咨询。
患者可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心理测试,建议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症状?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减轻?
2、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3、您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您是否经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或害怕?
5、您是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6、您的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焦虑症?
7、您之前是否因为这些症状看过医生?医生是如何诊断的?又是如何治疗的?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能治好吗?
5、治疗费用高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复发后是不是会加重?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X线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心理测试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也是拟定治疗计划和具体治疗措施的依据,精神症状有时可能是躯体疾病的症状或者伴发症状之一,所以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查看患者有无器质性病变。
除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糖测定等检查以外,医生还会根据病史、查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排除身体的器质性病变。
1、X线检查
有助于排除肺部疾病、心脏扩大、消化道穿孔、泌尿系结石等多种疾病。
2、腹部超声检查
有助于排除腹部脏器的多种病变。
1、心电图
监测心脏电活动,评估心脏功能,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胸闷、心悸等症状。
2、脑电图
脑电图检查是将脑的自发的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是CT与核磁等检查不能替代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手段。可排查一些脑部病变。
3、心理测试
患者需要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测试量表,以明确诊断,并确定疾病严重程度。
诊断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X线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心理测试等辅助检查的结果,一般不难诊断。
1、躯体疾病
焦虑躯体化需与真实存在的躯体疾病相鉴别。躯体疾病有明确的生理病理基础,如心脏病引起的胸痛、胃溃疡导致的胃痛等,可通过医学检查发现异常指标或病变,而焦虑躯体化则无器质性病变,症状多为主观感受,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
2、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虽也可能出现躯体不适,如头痛、背痛、睡眠障碍等,但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快感缺失,并伴有自责、绝望等负性认知,与焦虑躯体化以焦虑情绪为主导,伴随的躯体症状多表现为紧张不安、肌肉紧张等有所不同。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更多是情绪低落的生理反应,而非直接由焦虑引发。
3、疑病障碍
疑病障碍患者常过分担心患有某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频繁就医检查,尽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仍无法打消疑虑。其焦虑主要来源于对健康的过度担忧和错误信念,而非一般的焦虑情绪。焦虑躯体化虽然也伴随对健康的关注,但更多是因焦虑情绪引发的躯体化症状,而非基于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可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苯二氮䓬类药物
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物,主要包括地西泮、氟硝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其中地西泮使用最为普遍,氟硝西泮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硝西泮不仅能抗焦虑、催眠,还有抗抽搐作用;艾司唑仑与硝西泮药性相似,只是作用更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期间,不宜驾驶机动车辆或操纵大型机械,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如普萘洛尔,不论对慢性焦虑症或惊恐发作(急性焦虑症)均有疗效,但是因个体的有效剂量和耐受量均差异很大,所以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3、无镇静作用的、非苯二氮䓬类的抗焦虑药物
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对广泛性焦虑症或惊恐发作均有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微,是理想的抗焦虑药。
4、其他药物
有些抗抑郁剂也兼有抗焦虑作用,如多塞平、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
地西泮、氟硝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普萘洛尔、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多塞平、阿米替林、氯米帕明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1、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不论是对慢性焦虑或急性焦虑均是有益的。当个体全身松弛时,生理警醒水平全面降低,心率、呼吸、脉搏、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指标会出现缓解焦虑状态的变化。许多研究证实,松弛不仅有如此生理效果,亦有相应的心理效果。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瑜伽、静气功的原理都与之接近,疗效也相仿。
2、认知疗法
焦虑症患者病前常经历过较多的生活事件,病后又总担心结局不妙。在过分警觉的状态下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产生错误感知或错误评价,因而有草木皆兵或大祸临头之感。所以医生也可能会用认知疗法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达到治疗焦虑症的目的。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