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

倦怠(burnout)是一种由过度和长期的压力引起的情绪、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度疲惫状态。通常表现为持续的疲劳、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或感到厌倦。倦怠不仅影响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身体症状,如免疫力下降、频繁生病、头痛或肌肉疼痛等。
英文名称
是否医保
遗传性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重要提醒
症状
1、身体方面
(1)疲劳感:持续感到极度疲惫,即使经过休息也无法恢复精力。
(2)免疫力下降:经常生病,如反复感冒、流感等。
(3)睡眠问题:可能出现失眠或多睡的情况,睡眠质量差。
(4)其他症状:头痛、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月经不调等。
2、情绪方面
(1)情绪低落:感到极度的情感疲惫,对原本从事的活动或面对的情境失去热情和关怀,内心空洞且无力。严重时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2)成就感降低: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再从工作或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疏离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感到麻木,甚至对朋友、家人和同事产生挫败感。
3、行为方面
(1)工作效率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创造力和决策能力减弱,工作或学习任务完成困难。
(2)逃避责任:拖延工作,逃避任务,甚至出现缺勤、迟到、早退等现象。
(3)社交退缩:减少与他人的交往,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4)不良应对方式:通过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该症状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原因
导致倦怠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工作因素、心理因素、人格特质、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1、过度疲劳
长时间进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过度使用脑力,都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过度疲劳,从而产生倦怠感。
2、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持续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会使身体处于应激反应中,从而引发倦怠感。
3、工作因素
超负荷的工作量、工作中与同事有冲突、对工作职责与工作产出缺乏控制感,以及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等,都会导致倦怠感。
4、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导致情绪紧张和焦虑,从而引发身体和心理的疲劳感。
5、人格特质
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过高,难以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从而导致倦怠感的产生。
6、疾病因素
(1)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障碍,导致全身代谢减低,从而产生倦怠感。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抵抗,导致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也会产生倦怠感。
(2)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会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引发倦怠感。
(3)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倦怠感。
(4)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也可能导致倦怠感。
(5)神经系统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贫血、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疲劳综合征、重症肌无力
就医
1、倦怠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
2、伴有睡眠问题、情绪异常;
3、伴有头痛、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月经不调等症状;
4、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以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待查明病因后,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前往内分泌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就医咨询。
1、就诊前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倦怠。
2、患者可能需要做血液检查,就诊前最好空腹,前一天晚上避免熬夜。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倦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倦怠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睡眠质量差、头痛、肌肉疼痛、消化不良、胃部不适?
3、您近期是否经常做一些剧烈的运动或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
4、您的倦怠是在活动后出现的吗?
5、您的倦怠感在休息后能得到缓解吗?
6、您的倦怠感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7、您既往出现过这种感觉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8、您是否有什么病史,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贫血等?
1、我为什么会出现倦怠的感觉?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超声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心电图、睡眠监测、心理评估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病因。
1、生命体征
检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评估基本健康状况。
2、全身检查
包括皮肤、淋巴结、甲状腺、心肺、腹部等,检查有无异常体征。
3、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精神状态、颅神经、肌力、肌张力、反射、步态等,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1、血常规
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水平,评估是否发生贫血和炎症、感染。
2、血糖
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
3、甲状腺功能检查
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4、肝、肾功能
了解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1、超声检查
如甲状腺超声、心脏超声等,以检查甲状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寻找病因。
2、CT或磁共振成像(MRI)
若怀疑神经系统或肌肉骨骼系统存在问题,可以选择进行CT或MRI检查,以获取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诊断疾病。
1、心电图
评估心脏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肌供血不足。
2、睡眠监测
评估睡眠质量,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3、心理评估
通过问卷或访谈评估是否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糖、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超声检查、CT、磁共振成像(MRI)、心电图、睡眠监测、心理评估等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会对引起倦怠的常见疾病进行鉴别,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缺铁性贫血、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等。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从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除倦怠外,患者可还有怕冷、体重增加、行动迟缓、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计算力减退、食欲减退等症状。甲状腺超声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缺铁性贫血
常见症状为乏力、易倦怠、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缺乏等;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3、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疲劳为特征,并且伴有倦怠、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影响或丧失劳动力的综合征。疲劳不因卧床休息而缓解,但在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加重,尤其是劳累后的疲乏可持续24小时以上。
4、抑郁症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同时可能伴有倦怠、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能导致社交退缩、学业或工作成绩下降,甚至产生自伤、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在诊断抑郁障碍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症状评估、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原因。
治疗
倦怠的情况通常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来缓解。然而,若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倦怠仍未得到缓解,甚至开始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则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用药物代替甲状腺激素,以缓解症状、维持甲状腺激素处于正常水平。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左甲状腺素、碘塞罗宁等。
2、缺铁性贫血
主要为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常用补铁方法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如果机体存在原发病变,则在补铁的同时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还可考虑输血治疗。
3、慢性疲劳综合征
(1)运动疗法:可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且能刺激免疫系统和缓解抑郁。轻度的有氧训练对CFS有益,相反,尚无证据支持卧床休息这一观点。对所属患者来说,过度静养反而不利,但训练应当循序渐进。
(2)纠正睡眠紊乱:对有显著睡眠紊乱的患者,应逐渐纠正,日间应限制或避免打盹,以免进一步干扰夜间的睡眠。
(3)认知行为治疗:教育患者使其消除对疾病的起因和治疗方面的误解,包括重塑患者的信念,使其对自身症状和功能上的障碍有一个客观的评估。
4、抑郁症
(1)药物治疗:常用的有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和多塞平,主要用于抑郁发作的治疗。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抗胆碱能、心血管和镇静等方面,常见有口干、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率改变和嗜睡等,还可诱发躁狂发作。
(2)心理治疗:对有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常需联合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曲解、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改善患者对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满意度,从而减轻或缓解抑郁症状,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患者解决问题和应对应激的能力。
1、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让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和觉醒模式。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缓解倦怠的关键,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
2、避免过度劳累及长时间精神紧张,减少生活中的压力源,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3、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
4、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倦怠感。
详见对因治疗。
左甲状腺素、碘塞罗宁、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益血生胶囊(如999益血生胶囊)、金龙补肾合剂(湘中)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对于倦怠的患者而言,可经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指导使用中成药。
1、益血生胶囊(如999益血生胶囊)
具有健脾补肾、生血填精的功效,用于脾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面色无华、眩晕气短、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缺铁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上述证侯者。
2、金龙补肾合剂(湘中)
具有补脾益肾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两虚,症见食欲减退,身倦乏力,睡眠差,健忘,夜尿频多,尿有余沥,腰膝酸软。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