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是由睾丸间质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分泌的一类类固醇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和双氢睾酮等,具有刺激雄性器官发育、精子发生及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名称

雄性激素

英文名称

androgenic hormone,androgen

应用学科

男科及性医学、生理学

概述

概念

雄性激素是由睾丸间质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分泌的一类类固醇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和双氢睾酮等,具有刺激雄性器官发育、精子发生及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基本特征

1、生化性质:雄性激素是以胆固醇为前体的甾体激素,具有典型的甾体结构,含19个碳原子,是由四个相连的碳环组成的脂溶性分子。

2、主要类型:雄性激素包括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睾酮,其中睾酮的分泌量最多,生物活性也最强。

3、产生部位:雄激素主要在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和两性的肾上腺皮质中产生。睾丸是男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而在女性体内,雄激素的量相对较少。

表现

1、生殖器官的发育: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男性睾丸、前列腺等生殖器官的发育,表现为性功能的完善,产生精子,出现晨勃、遗精等现象。

2、第二性征的发育:在雄激素作用下,男性会出现体毛增多(面部、胸部、腹部等)、声音低沉、肌肉增加、骨骼粗壮等。雄激素可促进油脂分泌,所以无论男女,雄激素水平过高都可出现痤疮。女性雄激素水平的异常增高可能导致体毛增多、声音变低等男性化特征。

3、体型改变:雄激素有助于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减少体脂储存,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男性通常体脂比例较低,肌肉力量较大。

4、心理和精神影响:睾酮水平与性欲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正常范围内的雄激素水平可能与较好的情绪状态和较低的抑郁风险有关,雄激素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抑郁症状。睾酮水平与记忆、注意力和其他认知能力的某些方面正相关。低睾酮水平被认为是认知下降和某些类型痴呆的风险因素。较高的雄激素水平可能与更高的攻击性和竞争性行为有关。

分类

雄激素按照来源、功能和活性,可以分为内源性雄激素、外源性雄激素、雄激素前体等。

1、内源性雄激素:是人体自然产生的雄激素,包括睾酮、二氢睾酮、雄烯二酮等。其中睾酮是主要的雄激素,由睾丸、卵巢和肾上腺皮质产生。

2、外源性雄激素:是通过药物或补充剂形式摄入体内的雄激素,主要用于医疗目的,如治疗低睾酮症状、某些类型的贫血、肌肉萎缩等。包括甲睾酮、氟睾酮等合成类固醇药物。

3、雄激素前体:是在体内可以转化为活性雄激素的物质,包括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在体内可以分别转化为睾酮和二氢睾酮。

原理机制

总述

雄性激素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女性卵巢和肾上腺皮质也可少量合成,主要以睾酮的形式发挥作用。

发生机制

1、合成:雄性激素合成以胆固醇为原料,间质细胞直接从血液中摄取利用胆固醇,胆固醇被转运到线粒体,在那里经侧链裂解酶的作用生成孕烯醇酮,经过羟化、脱氢等过程转变为雄烯二酮。雄烯二酮经17-羟类固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睾酮。

2、利用:睾酮分泌入血后,仅约2%的睾酮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约65%的睾酮与血浆中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其余约33%的睾酮与血浆白蛋白或皮质醇结合蛋白结合。结合与游离形式的睾酮可以互相转化,只有游离的睾酮具有生物活性。游离状态的睾酮进入靶组织可直接发挥作用,或经靶细胞内5α-还原酶的作用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发挥作用。

3、代谢:睾酮主要在肝脏代谢,灭活,最终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

调节机制

雄性激素主要由睾丸产生,睾丸功能受到下丘脑和腺垂体调节,睾丸分泌的激素又通过负反馈机制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睾丸内还存在复杂的自分泌或旁分泌调节。

1、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调节:下丘脑和腺垂体通过分泌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从而促进睾酮分泌。当血中睾酮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从而使得人体内睾酮维持在适当的水平。

2、睾丸内局部调节:睾丸的功能除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外,睾丸内各种细胞分泌的局部调节因子,如生长因子、胰岛素样因子、免疫因子也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参与睾丸功能的调控。

功能作用

作用

1、胚胎性别分化:胎儿时期由睾丸的胚胎型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诱导男性内、外生殖器发育,促使男性第一性征形成。

2、第二性征发育:男性青春期后随着睾酮的分泌,阴茎、阴囊长大,其他附属性器官也开始发育。男性特有的体征出现,如阴毛、胡须出现,喉头隆起,声音低沉,骨骼、肌肉发达。睾酮还刺激和维持正常的性欲。

3、促进精子生成: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进入曲细精管可直接与支持细胞的雄激素受体结合或转化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再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精子的生成。

4、影响代谢:睾酮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这不仅可促进附属性器官组织的发育,还促进肌肉、骨骼、肾脏和其他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因而能加速机体生长。睾酮对脂代谢有不利影响,因而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绝经前的女性。睾酮还参与调节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有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可使体内钠、水潴留。

5、其他作用:睾酮促进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生成;刺激骨生长和骨骺的闭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调节具有雄性特征的行为活动。

异常表现

异常症状

雄激素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健康问题。这些异常状态可以影响多个身体系统,包括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等。

1、雄激素偏高:常见症状包括体毛增多(多毛症)、痤疮、头发稀疏或脱发、声音变低、肌肉增多、攻击性行为增加。女性还会有月经不规律,甚至停经等表现。

2、雄激素偏低:常见症状包括易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情绪波动变大,体重增加,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男性患者还会出现性欲减低、勃起功能障碍等性功能异常。

常见疾病

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患者中导致雄激素异常增多的主要疾病,特点是高雄激素水平、排卵障碍和卵巢中多个小囊肿的出现。女性多以月经异常或停经、痤疮、肥胖、不孕等症状就诊。需要通过口服雌激素制剂和抗雄激素药物,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来治疗。

2、肾上腺肿瘤或肾上腺增生: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肾上腺过度生产雄激素及其他激素,一般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3、男性睾酮缺乏症: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自然下降,可能导致多种症状。一般可以通过睾酮替代疗法,即服用雄激素制剂类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定期复查。

就诊科室

1、对于男性患者,如果以性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可到男科就诊;以痤疮、脱发等为主要表现,可到皮肤科就诊;如果检查发现激素水平异常,一般到内分泌科就诊。儿童或青少年以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可到儿科就诊。

2、对于女性患者,通常以月经异常为主要表现,可到妇科就诊。以痤疮、脱发等为主要表现,也可到皮肤科就诊。

日常建议

总述

对于维持健康的雄性激素水平,保护睾丸、卵巢、肾上腺等器官健康,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遵医嘱用药等。

生活建议

1、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避免劳累。

2、避免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健康,比如塑化剂、重金属等。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饮食建议

1、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充足,全面,可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增加锌、镁等营养元素摄入。牡蛎、红肉、海产品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富含镁的食物包括菠菜、扁豆、杏仁、腰果和全谷物。

2、限制加工食品和糖分摄入:过多的糖和加工食品会增加体重和胰岛素抵抗,肥胖可能会降低雄激素水平。

3、健康脂肪:摄入健康的脂肪来源,如鱼油、橄榄油和坚果,有助于激素合成,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保持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维持新陈代谢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应限制饮酒,以及咖啡、浓茶等刺激性较强的饮品。

运动建议

1、定期活动:避免久坐、久站,可能增大睾丸压力,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

2、有氧运动:适度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骑自行车,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而不会对雄激素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3、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可以提高雌激素水平,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健身水平和目标制定运动计划,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持续促进肌肉生长和雄激素的产生。

4、监测调整:注意身体的反应和恢复能力,适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用药管理

1、激素替代疗法:对于确诊的雄激素水平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外源激素替代疗法或其他相关药物治疗。

2、遵循医嘱:对于所有药物的使用,都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直到疗程结束。

3、监测副作用: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也应及时就医。

心理调理

适当调节心态,进行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有助于减轻身心压力。保持积极的社交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