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

排卵期是对排卵时间的一种描述,在医学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排卵日(下次月经之前14天)前5天到排卵日后4天,共10天。由于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比较容易受孕,因此,女性要学会预测排卵期。
名称
英文名称
应用学科
出处
概述
排卵期是对排卵时间的一种描述,在医学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排卵日(下次月经之前14天)前5天到排卵日后4天,共10天。由于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比较容易受孕,因此,女性要学会预测排卵期。
1、排卵前,卵泡周围颗粒细胞分泌的雌激素已达高峰值,高水平雌激素作用下,女性身体会发出即将排卵的信息,具体表现因人而异: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分泌物增多、清亮、拉丝延长,并且存在阴道湿滑的情况;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乳房胀痛、下腹坠胀等感觉;部分女性的尿LH(促黄体生成素)试纸可能会呈现阳性结果。
2、排卵时,卵泡排出的过程是一瞬间的事情,难以被捕捉到,女性通常不会有特殊感觉,但比较敏感的女性会感觉到排卵痛。
3、排卵后,通过检查可发现基础体温会持续上升0.3到0.5℃。同时,排卵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排卵前的高峰值迅速下降,少部分女性子宫内膜会少量脱落,引起少量阴道出血、白带中有血丝情况。一般排卵后出血量少,持续时间短,不影响正常生活,无需治疗;但如果出血持续时间较长,出血量大,建议到医院妇科就诊。
1、监测基础体温:基础体温是早晨醒后未做任何活动时,在床上测得的体温,它间接地反映卵巢的功能。排卵前基础体温比正常体温低,在排卵时体温继续下降0.1-0.2℃,排卵后体温立即升高0.3-0.5℃,一直到月经来潮前;来潮前1-2天,体温又会下降。此即所谓的双相曲线,表示有排卵。如体温始终接近同一水平,称单相曲线,表示无排卵。
2、监测自身症状:生育年龄的女性,随着卵泡的长大、排出,激素的水平也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排卵前,卵泡成熟即将排出的时候,卵泡周围颗粒细胞分泌的雌激素达到高峰值,女性的身体会发出即将排卵的信息,从而出现分泌物增多、出现拉丝、阴道湿滑等表现。
3、推测法:月经周期是指从本次月经第1天到下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22-35天都属正常范围。如果月经周期是28天,则排卵将发生在周期的第14天;如果月经周期32天,则排卵将发生在周期的第18天。月经周期规律女性,比较容易掌握排卵期,但月经不规律女性,很难通过月经周期来预测排卵期。
4、检查预测排卵期:排卵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此时用尿液进行LH(促黄体激素)试纸的检测可能会出现阳性结果;通过超声监测卵泡的生长情况,可以在排卵前观察到卵泡成熟的情况。这些检查都有助于预测排卵期。
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比较容易受孕,推测可以帮助指导受孕或避孕。
异常表现
排卵期异常是指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和排卵过程出现异常,导致排卵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和长期不孕。
1、月经失调:即月经稀发、闭经、月经周期紊乱,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出血)等。少数患者也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
2、长期不孕: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怀孕。
1、下丘脑性因素:比如特发性下丘脑性腺功能减退症、下丘脑浸润性病变、肿瘤、头部创伤等疾病,以及紧张应激刺激、营养缺乏、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可以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的分泌,进而导致排卵期出现异常。
2、垂体性因素:比如Sheehan综合征、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等,可以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导致卵泡生长和排出障碍,进而导致排卵期出现异常。
3、卵巢病变:最常见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其他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功能早衰、卵巢炎症、卵巢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和黄体功能不足等。
4、其他: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低下等,均可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
当患者出现月经失调、长期不孕等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妇科就诊。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全身以及生殖器的情况。接下来可能建议患者做激素水平测定、宫颈黏液检查、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日常建议
女性在排卵期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
1、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
2、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和受孕能力。
3、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以预防感染。
1、适当增加肉、蛋、奶、豆类等高蛋白食品的摄入。
2、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草莓、蔬菜等。
3、不要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1、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可尝试慢跑、游泳、瑜伽等。
2、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运动。建议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3、避免剧烈运动,如高强度的跑步、跳跃等。这些运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过度刺激,影响受孕和身体健康。
误区提示
排卵期频繁同房不一定会怀孕。
有些人认为在排卵期同房次数越多,怀孕的几率就越大。然而,频繁的性生活不仅无法提高受孕率,还可能降低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受孕。建议在排卵期适当增加性生活的频率,但也不可过多,以1~2次为佳。
并不可以单纯的通过黏液变化来准确判断排卵期。
虽然排卵期时宫颈黏液的量和质量确实会有所变化,但这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排卵指标。有些女性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黏液变化来预测排卵期,但这种方法并不总是可靠。更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排卵试纸、B超监测。
排卵周期并不是固定的28天。
有些人认为每个女性的排卵周期都是28天。而实际上,女性的排卵周期长度可以有很大的变化,通常在21到35天之间。因此,不能假设所有女性的排卵周期都是28天。了解自己的确切排卵周期对于计划怀孕或避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