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

小针刀是一种结合了传统针灸针和现代外科手术刀特点制作而成的医疗技术工具,其在形态上像针又似刀。临床上常用小针刀来指代小针刀疗法或针刀疗法,这属于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其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分离粘连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从而治疗疾病。
名称
别名
应用学科
概述
小针刀是一种结合了传统针灸针和现代外科手术刀特点制作而成的医疗技术工具,其在形态上像针又似刀。临床上常用小针刀来指代小针刀疗法或针刀疗法,这属于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其可以通过微创的方式分离粘连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从而治疗疾病。
小针刀的形状像针刺疗法的针灸针,但比针灸针粗,末端有一个小刃,刺入体内时易避开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拔出后同针灸针一样,针眼很快愈合。其不仅可以将肌肉之间、肌肉和韧带之间以及肌肉和神经、血管甚至骨骼等组织之间的粘连剥离开,使这些组织恢复原来的动态位置和功能,还能够切断部分痉挛紧张的肌纤维,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疏通阻滞、流畅气血、解痉止痛等功效。
小针刀疗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顽固性疼痛点、损伤后遗症、部分骨质增生、腱鞘炎、滑囊炎等。
1、顽固性疼痛点:因筋脉粘连、挛缩导致四肢、躯干出现的顽固性疼痛点,其中以粘连面积小或者仅是一个痛点的疗效最佳。
2、损伤后遗症:软组织和四肢关节的外力损伤、持续劳损、手术损伤等经过治疗或自我修复遗留下来的功能障碍、肌肉萎缩或挛缩、酸、胀、痛、麻等病症。此外,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导致筋脉挛缩、粘连等,进而使关节屈伸受限,也可采用小针刀来恢复关节功能。
3、部分骨质增生:对于骨、关节附近因肌肉、韧带紧张、挛缩,牵拉应力过度引起的骨质增生,小针刀可松解相应的肌肉、韧带,恢复应力的动态平衡。
4、腱鞘炎:各种腱鞘炎,尤其是狭窄性腱鞘炎,应用小针刀治疗效果明显。
5、滑囊炎:各种损伤引起的滑膜囊闭锁、滑液排泄障碍造成滑膜囊膨胀,出现酸胀、疼痛和运动障碍,应用小针刀将滑膜囊闭合性切开数处,往往可立见成效。
6、其他:如颈椎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骨化性肌炎、周围神经卡压征等。
1、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如血友病等。
2、治疗部位有红肿、灼热、皮肤感染、肌肉坏死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3、治疗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无法避开者。
4、心、脑、肾脏器官衰竭者。
5、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6、皮肤破溃不易愈合者。
7、血压不易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8、全身感染性疾病,如结核、肿瘤、骨髓炎等。
9、精神疾病患者,或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0、年老体弱者及妊娠期的女性。
小针刀疗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采取合适的体位、定点、消毒麻醉、定向、加压分离、快速刺入、切割松解、出针包扎等。
1、采取合适的体位:患者应遵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以术者便于操作、施术部位易消毒、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放松舒适为原则。
2、定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寻找治疗点并做好标记。
3、消毒麻醉:局部使用碘伏消毒后,覆盖上无菌小洞巾,并可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
4、定向:医生会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小针刀型号,并确定进针方向,确保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的走向平行。
5、加压分离:刺手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托住针体,稍加压力不使刺破皮肤,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将神经、血管分离在刀刃两侧。
6、快速刺入:继续加压,有坚硬感时说明刀口下皮肤已被推挤到接近骨质,稍一加压,即可穿过皮肤。进针处凹陷基本消失,神经、血管膨起在针体两侧,即可较安全地施行手术操作。
7、切割松解:针刀到达要松解的组织表面,做切割、铲剥、侧摆等不同方法。
8、出针包扎:术中感觉刀下松动,达到病灶松解、卡压解除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包扎。
为保证小针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包括明确适应证和禁忌症、严格消毒、避免空腹治疗等。
1、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病史咨询,明确是否适合采取小针刀疗法,并排除禁忌证。
2、注意无菌操作,医生需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需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3、患者应避免空腹时治疗,治疗时放松情绪。
4、若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则考虑晕针,需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平卧、保暖等处理。
5、治疗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局部热敷、理疗及按摩,以防引起治疗部位水肿或血肿。
6、术后3~5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治疗部位沾水,以防感染。
7、遵医嘱服用抗炎、活血止痛、减轻水肿等药物,以预防感染或减轻术后疼痛等不适。
8、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分部位、分时段进行治疗,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保证治疗效果。
9、遵医嘱进行局部运动和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防止术后新的粘连。
10、对于短期疗效很好,1~3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症状的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生活起居方式。
小针刀疗法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晕针、出血等。
1、晕针: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欲呕、心跳加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则可能是晕针,需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平卧位、注意保暖、送服温开水,一般数分钟后血压随即回升,面色转为正常,头晕呕吐症状减轻,15分钟左右即恢复正常。当上述处理方法无效时,需立即掐人中以及双内关穴、外关穴,一般可恢复正常。若上述处理均无效,则应立即应用中西药进行常规急救处理。
2、出血:小针刀疗法可能造成针孔出血,需压迫24小时,并避免上抬治疗部位。
3、其他:如皮下瘀血、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