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食物中,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寡糖及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种形式。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通过消化过程分解为简单糖类,经糖解作用、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途径释放能量,供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名称

碳水化合物

英文名称

carbohydrate

别名

糖类

应用学科

内分泌科、营养科

出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

概述

概念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食物中,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寡糖及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种形式。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通过消化过程分解为简单糖类,经糖解作用、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等代谢途径释放能量,供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因此得名碳水化合物。基本结构是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这些单糖分子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分类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主要基于其化学结构和能否水解的特性,通常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多糖和寡糖。

1、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糖类的基本单位,不能再被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类。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2、双糖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可生成两个单糖分子。常见的双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等,需要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3、多糖

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后可生成多个单糖分子。多糖中的淀粉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多糖则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4、寡糖

又称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类化合物,其分子量介于单糖和多糖之间。包括二糖(如蔗糖、乳糖)、三糖(如棉籽糖)、四糖(如水苏糖)等,低聚糖的分类并不严格,有时也被归类为双糖或多糖的一部分。

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人体能量,也可为其他有机物代谢提供条件,并参与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

1、供给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营养素,1g碳水化合物彻底氧化可供能量4kcal(16.8kJ)。大脑、血细胞、皮肤、睾丸等组织都以葡萄糖为能量来源。大脑活动需有相对恒定的血糖供能,如果摄入不足,则须由氨基酸进行糖异生,故供糖充足可节约蛋白质。

2、为其他有机物代谢提供条件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糖彻底氧化的途径,也是脂肪酸、甘油、氨基酸等有机物氧化的途径。如机体利用脂肪供能需要糖的支持。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β-氧化)时,会产生中间产物酮体,它们要在外周组织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此过程需糖代谢支持。

3、参与构成重要的生命物质

RNA中的核糖、DNA中的脱氧核糖,多种酶、多种血清蛋白等属糖蛋白,滑液、玻璃体、结缔组织、皮肤、血管等组织中有非常丰富的蛋白多糖,脑苷脂是一类存在于神经组织中的糖脂。此外,碳水化合物还可参与受体结构、细胞间信息传递、解毒反应等。

来源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谷类。粮谷类含量达 70%~80%,根茎类含量也较高,叶菜类和动物性食物含量很少。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异常表现

异常症状

碳水化合物异常可能与多种症状有关,具体可以归纳为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和摄入不足两种情况。

1、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1)肥胖: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摄入过多而未能及时消耗,会导致能量过剩,进而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人体肥胖。

(2)疲劳和嗜睡:虽然摄入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能量供应的稳定性,使人感到疲劳和嗜睡。

(3)胃肠道不适:一次性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可能增加胃肠道负担,导致腹部疼痛、腹部胀气、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2、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1)乏力: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摄入不足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人感到乏力、不愿意活动、精神倦怠。严重时会有出冷汗、头晕等症状,甚至会发生昏迷。

(2)消化不良: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中上腹痛、餐后饱胀、便秘等。

(3)神经系统问题: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影响大脑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可能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问题。

常见疾病

碳水化合物异常的相关疾病主要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等有关。

1、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1)肥胖: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会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大部分血糖则存在人体细胞中,多余的葡萄糖会以高能的脂肪形式储存起来,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风险。

(2)高血糖:碳水摄入过多会使血糖升高,胰腺可能因持续高血糖而过度分泌胰岛素,胰腺负荷过重可能会对胰腺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3)牙周病: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可能会使唾液的分泌减少,增加附在牙齿上的食物,使牙周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2、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1)低血糖: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下降,出现心悸、出冷汗、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

(2)营养不良:长期缺少碳水化合物会消耗大量蛋白质,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3)神经系统问题: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影响大脑功能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可能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精神病症状。

3、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是指身体无法有效利用或储存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水平波动,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导致血糖异常和其他相关症状。

就诊科室

碳水化合物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糖异常,可到内分泌科就诊。如果有明显的体型变化,如过瘦或过胖,也可以到营养科就诊。

误区提示

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肥胖的唯一原因?

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导致肥胖的唯一原因。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遗传等多种因素。适量、均衡地摄入碳水化合物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关键在于选择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并控制总热量摄入。

碳水化合物会让人变笨?

碳水化合物会让人变笨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实际上,大脑需要葡萄糖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而葡萄糖正是由碳水化合物消化分解而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当然,过量摄入或选择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高糖食品)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碳水化合物本身会让大脑变笨。

不吃主食就能减肥?

不吃主食就能减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主食(如米饭、面条、面包等)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也是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途径。长期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血糖波动、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而且,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很容易反弹。因此,减肥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包括合理控制饮食总热量、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以及适量运动等。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