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止血带

止血带是一种通过外加压力限制动脉血液流动,从而减少出血量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同时在医疗机构的常规治疗中也用于输液、抽血、输血等过程中的短暂阻断静脉回流。此外,在野外生存、军事医疗等场合,止血带也是重要的急救装备之一。

名称

止血带

英文名称

tourniquet

别名

压脉带

应用学科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出处

医学名词 第六分册

概述

概念

止血带是一种通过外加压力限制动脉血液流动,从而减少出血量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同时在医疗机构的常规治疗中也用于输液、抽血、输血等过程中的短暂阻断静脉回流。此外,在野外生存、军事医疗等场合,止血带也是重要的急救装备之一。

分类

止血带根据其材质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1、按材质分类

(1)橡胶止血带:通常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伸缩性,能够紧密贴合肢体并施加足够的压力来阻断血流。

(2)布质止血带:虽然不如橡皮止血带常用,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需要更温和的压迫或更长时间的佩戴时,可能会选择布质或其他柔软材料制成的止血带。

2、按使用方式分类

(1)手动止血带:也称为皮带式止血带,通常由橡皮条、布带或绷带等手动绑扎在出血部位上方。这种止血带需要使用者根据出血情况和肢体大小自行调整松紧度和绑扎位置。

(2)气压止血带:通过充气来产生压力,从而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气压止血带分为手动充气止血带和电动气压止血带两种。手动充气止血带需要使用者手动操作充气泵来充气,而电动气压止血带则具有自动控制和调节压力的功能,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止血压力和时间。

工作原理

止血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加压的方式阻止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应用场景

止血带的应用场景包括创伤救治、外科手术、野外探险与救援、医疗常规操作等。

1、创伤救治

(1)灾难现场:在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灾难现场,伤者可能会出现四肢大出血的情况,此时止血带是迅速控制出血的重要工具。

(2)战争环境:在军事行动中,止血带也是士兵急救包中的重要装备之一,用于快速控制战友的出血情况。

2、外科手术

在某些外科手术中,如四肢手术,为了控制术中出血,医生可能会在手术部位固定止血带,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3、野外探险与救援

户外探险者和救援人员在野外环境中,如果遇到出血的情况,止血带可以提供紧急止血的帮助,保障生命安全。

4、医疗常规操作

在常规的医疗操作中,如输液、抽血等,通常会使用止血带帮助充盈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使用方法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因应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创伤救治为例,其使用方法包括选择止血带、垫衬垫、确定位置、绑扎止血带等步骤。

1、选择止血带

在现场急救中,主要使用橡胶止血带和布质止血带。如果没有专用止血带,可以选择橡皮条、自行车内胎等弹性良好的材料作为替代品。布质止血带则可以用绷带、干净的布条或现场可用的毛巾、衣物撕成的布条代替。

2、垫衬垫

在捆扎止血带的部位下方垫一层软布,如毛巾、纱布等,以保护皮肤免受压迫和摩擦损伤。

3、确定位置

上肢大出血时,止血带应绑扎在上臂的上1/3处,即上臂的中段与肩部之间的位置;下肢大出血时,止血带应绑扎在大腿的中上1/3交界处,即大腿根部附近。

4、绑扎止血带

将止血带拉长并紧紧缠绕在已经垫好衬垫的肢体上,通常缠绕两圈后打结。

注意事项

1、止血带应绑扎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并尽量靠近出血部位。对于上肢,标准位置是上臂的上1/3处;对于下肢,则是大腿的中上1/3交界处。避免在小腿、前臂以及上臂的中段使用止血带,因为这些部位可能损伤神经或血管。

2、止血带的松紧度必须适宜。过松可能无法有效止血,导致出血加剧;过紧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般以能够使出血停止,且在远端摸不到动静脉搏动为准。

3、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4小时。如果需要延长使用时间,应在每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1到2分钟。

4、在绑扎止血带之前,应在皮肤下方垫上软布、毛巾或纱布等衬垫物,避免止血带直接与皮肤接触,减少皮肤受损的风险。

5、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肢的皮肤温度、末梢血运和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在带有止血带的患者转运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情和患肢的情况。如果发生止血带脱落,患者受伤部位剧痛、发紫或坏死等情况,应立即调整。

7、当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或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应及时停用止血带。停用时应慢慢松开止血带,防止肢体出血突然增加。

8、止血带只能用于捆扎四肢,不能捆扎头部和躯干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9、在使用止血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肢的温暖,避免因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循环障碍。

10、如果患者的伤肢远端已经有明显缺血或严重挤压伤,则禁止使用止血带,以免加重损伤。

误区提示

止血带越紧越好?

止血带并非越紧越好。虽然止血带需要一定的压力来阻断血流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过紧的止血带可能导致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出血情况调整止血带的松紧度,一般以能够止住血且远端摸不到动静脉搏动为宜。

止血带可以长时间使用?

止血带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长时间使用止血带会导致远端肢体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组织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使用止血带时,应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时间为1到2分钟,以恢复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

止血带可以绑扎在任何部位?

止血带不能随意绑扎在任何部位。正确的绑扎位置应该是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对于上肢,应绑扎在上臂的上1/3处;对于下肢,则应绑扎在大腿的中上1/3交界处。避免在小腿、前臂以及上臂的中段等可能损伤神经或血管的部位使用止血带。此外,止血带也不能用于捆扎头部和躯干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