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胃镜

电子胃镜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工具,以其高清成像、操作简便及高度灵活性等优势,在胃部疾病的精准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内置的高灵敏度图像传感器,能够捕捉并传输胃黏膜的清晰图像,便于医生发现早期病变并进行及时处理,极大提升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名称
英文名称
应用学科
出处
概述
电子胃镜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工具,以其高清成像、操作简便及高度灵活性等优势,在胃部疾病的精准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通过内置的高灵敏度图像传感器,能够捕捉并传输胃黏膜的清晰图像,便于医生发现早期病变并进行及时处理,极大提升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电子胃镜根据其设计、功能及用途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普通电子胃镜、超细电子胃镜、放大电子胃镜和超声电子胃镜等。
1、普通电子胃镜: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电子胃镜类型,主要用于胃部及上消化道的常规检查,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诊断。
2、超细电子胃镜:相较于普通电子胃镜,超细电子胃镜的镜身更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尤其适用于小儿、老年以及咽喉狭窄的患者。
3、放大电子胃镜:此类电子胃镜具备高倍放大功能,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胃黏膜的细微结构,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超声电子胃镜:超声电子胃镜结合了胃镜与超声技术,可以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超声检查,多用于评估消化道壁层次结构、周围脏器及血管情况,对消化道肿瘤、淋巴结及胆道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电子胃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先进的内镜技术和光学成像原理。它利用镜头前端的高清晰度摄像元件捕捉消化道内部的图像,并通过内置的光源照亮检查区域,然后将这些图像实时传输到外部的显示器上,供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这种实时成像技术使得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电子胃镜主要用于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查,其适应证广泛,主要包括:
1、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食欲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状,原因不明者。
2、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尚可同时进镜下止血。
3、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或不能解释的上消化道病变,特别是黏膜病变和疑有肿瘤者。
4、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
5、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随访。
6、内镜下治疗,如异物取出、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与套扎、食管狭窄的扩张与内支架放置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切除、黏膜切除等。
1、严重心肺疾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期、严重呼吸衰竭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等。轻症心肺功能不全不属禁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
2、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3、神志不清、精神失常,不能合作者。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严重咽喉疾病、腐蚀性食管炎和胃炎、巨大食管憩室、主动脉瘤及严重颈胸段脊柱畸形者。
6、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胃肠道传染病一般暂缓检查;慢性乙、丙型肝炎或病原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应具备特殊的消毒措施。
1、电子胃镜检查前,患者通常需要禁食水一段时间(通常为6小时以上),以减少胃内食物残留,提高检查效果。同时,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适当的电子胃镜检查系统,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辅助用品,如麻醉药物、纱布等。
3、检查前对咽喉部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例如,使用1%丁卡因对咽喉部进行喷雾表面麻醉,首次喷少许口咽中试敏,无过敏反应后则对咽喉部进行多次喷雾麻醉,直至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4、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双腿微曲,放松全身肌肉,以便检查者能够顺利插入胃镜。
5、检查者手持胃镜,从患者口腔轻轻插入,沿舌根、咽后壁向下推进。在胃镜的直视下,检查者可以依次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形态、色泽、有无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以利用胃镜的成像系统将检查结果保存于电脑。同时,还可以通过胃镜进行必要的活检或治疗操作。
6、检查结束后,小心地将胃镜从患者体内撤出,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1、如果电子胃镜消毒不彻底,或者操作过程中存在污染,可能导致患者感染。
2、电子胃镜检查时,如果操作不当或患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等),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
3、电子胃镜在通过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时,可能因操作粗暴或患者消化道解剖结构异常而导致损伤,如穿孔、撕裂等。
4、电子胃镜检查时,患者可能因为紧张、疼痛等因素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问题,尤其对于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5、电子胃镜检查时,若患者发生呕吐或分泌物误吸,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6、电子胃镜通过咽喉部时,可能引起患者的咽部疼痛、声音嘶哑或咽喉黏膜损伤。
7、在电子胃镜检查或治疗后,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呕吐,可能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现呕血等症状。
8、对于需要麻醉的无痛胃镜,可能存在麻醉药物过敏、麻醉意外等风险。
9、患者在检查前需要禁食,对于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可能因禁食时间过长而引发低血糖反应。
10、极少数患者可能对胃镜润滑剂、清洁剂等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11、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腮腺肿大、颌关节脱位等。
1、检查前患者需详细了解电子胃镜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前应禁食水一定时间(通常为6小时以上),以确保胃内排空,便于胃镜观察。
3、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需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进行相应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术前评估。
4、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放松,配合医生指令进行呼吸和体位调整。
5、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胃镜的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6、检查结束后,患者需按医嘱进行休息和饮食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刺激性食物。
7、检查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咽喉不适、恶心等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一般可自行缓解。但若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误区提示
电子胃镜检查并不一定带来极度痛苦的感受。虽然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如咽喉部的轻微疼痛或恶心感,但这些通常可以通过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和患者的良好配合来减轻。现代电子胃镜技术不断进步,设备更加精细,操作更加熟练,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
电子胃镜并非仅限于胃部的检查。实际上,它可以通过食管进入胃内,并进一步进入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对上消化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诊断。电子胃镜在食管疾病、胃部疾病、十二指肠疾病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痛电子胃镜虽然通过麻醉药物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但并不能保证完全无痛感。个体差异、麻醉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刺激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感受。部分患者可能在检查过程中仍能感受到轻微的牵拉感或不适,但相较于普通胃镜,无痛胃镜的舒适度显著提高。
其他
[1]吕桂云.电子胃镜的多功能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206-207.
[2]卢月云.电子胃镜应用与操作[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5):2683-2684.
[3]陈步来.电子胃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8):93-94.
[4]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56-558.
[5]潘祥林,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56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