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五脏藏神

五脏藏神是说人的五种情志活动即神、魂、意、魄、志各藏于其所属之脏,以发挥其情志作用,《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因此人的情志活动正常与否与五脏盛衰有密切关系。

名称

五脏藏神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黄帝内经》

概念

中医学关于神的活动机制和规律的理论概括。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它不仅由心所统制,又分属于五脏。其内容是:心藏神,其志为喜;肝藏魂,其志为怒;脾藏意,其志为思;肺藏魄,其志为悲忧;肾藏志,其志为恐。五脏既藏精,精化气生神,故五脏又藏神,而称为五神脏

解读

五脏藏神指人之五神,即神、魂、意、魄、志各藏于所属之脏,主宰人的情志活动。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肺藏魄,体现形体动作的反应能力;肝藏魂,体现精神意识的感应能力;脾藏意,体现人的思想活动能力;肾藏精与志,精能化髓,髓通于脑,脑为志所居,体现人的记忆能力。

应用领域

1、心藏神

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驭气控精,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而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功能之目的。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由于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心之所以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还与其主血脉功能,即生血和运血功能有一定关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包括神志活动,都离不开血气的充养,而血气通过脉管到达全身各处,是以心脏搏动为动力的。只有当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障碍,就可影响到各脏腑形体官窍。一旦心脏搏动停止,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也即丧失,生命活动也随之结束。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2、肺藏魄

“魄”是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魄的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灵枢抠·本神》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肺藏气,气舍魄。”魄司痛痒等感觉,感觉由皮肤接受收,是因肺主皮毛;魄司啼哭,声音由肺所发生;魄主本能反应与动作,运动由宗气所推动。均表明肺与魄在功能上的密切相关。

3、脾藏意

“意”是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脾藏意就是体现了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以营养意的生理,即“脾藏营、营舍意”。意为脾所主,因此脾气盛衰直接影响意的活动正常与否,脾虚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及智力下降。

4、肝藏魂

“魂”指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动,如《白虎通》中把感情、情志活动归为魂的功能,张景岳把梦幻、想象等视作魂之用。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故《灵枢·本神》所说;“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类经》注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魂与神一样,皆是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故藏神;肝藏血,故藏魂。所以《灵枢·本神》又说;“肝藏血,血舍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则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等。

5、肾藏志

“志”指意志和经验的存记,即“意之所存谓之志”《灵枢·本神》杨上善注:“志,亦神之用也,所忆之意,有所专存,谓之志也。”《太素》指出志是记忆的保持,也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如唐容川说:“志者,专意而不移也。”其以精为产生基础,由肾所主,即“肾藏精,精舍志”。故老年肾气衰就会出现健忘,病理上的健忘亦多与肾气不足有关。

参考文献

1、作者:卢乐山.《中国女性百科全书医药保健卷》: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

2、作者:郭霞珍主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

3、王新华编著.《黄帝内经类编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

4、主编: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