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宾穴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筑宾,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筑滨。属足少阴肾经。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主治癫狂、疝气、呕吐涎沫、吐舌、小腿内侧痛。直刺1-1.5寸。
名称
别名
出处
隶属
位置
主治
功能
操作
主要配伍
名词释义
穴为足少阴脉腧穴,又为阴维之郄。穴以足少阴脉为主,阴维脉为客,似在足少阴经上筑一宾舍,逢迎阴绯脉来临,故名筑宾。
功能作用
清心化痰,镇惊安神,行气止痛。
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
解剖
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详细主治
1、癫狂。
2、疝气。
3、呕吐涎沫、吐舌。
4、小腿内侧痛。
详细操作
正坐或仰卧,先取太溪,于其上5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约2寸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癫痫、精神病、肾炎、膀胱炎、睾丸炎、盆腔炎、小儿胎毒、腓肠肌痉挛、舌炎等。
配伍
1、配阳谷穴、通谷穴治狂、癫疾。
2、配会阴穴、大敦穴治小儿疝气。
3、配少海穴治呕吐涎痰。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 :“在足内踝上腨分中。”
2、《考穴编》广注:“内踝上六寸际腨肉分间。”
3、《医宗金鉴》:“从交信斜外,上行过三阴交穴,上腨分中。
4、《中国针灸学》:“在下腿内侧近中央部分,当比日鱼肌与腓肠肌下垂部之间。”